当前位置:首页>>博士后之家>>国外博士后>>生活点滴>>正文内容

访问学者眼中的中美学前教育差异(二)

2018年11月07日
来源:知识人网整理
摘要:除了入学机制,教育制度不同之外,中美教育最大的差异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今天知识人网继续为大家介绍美国的学前教育生活。

  除了入学机制,教育制度不同之外,中美教育最大的差异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今天知识人网继续为大家介绍美国访问学者的学前教育生活。

访问学者眼中的中美学前教育差异(二)

  前文阅读:

  .访问学者眼中的中美学前教育差异(一) <<点击标题阅读文章

  三、课程设置

  (一)师生比例

  美国的学前班,不论公立还是私立,都设有严格的师生比例要求,不同的州对师生比例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以加州公立学校中设立的学前机构为例,3岁孩子的班比例为1:8,4岁为1:12,一旦学生达到名额就不能再接纳更多孩子入读,不少中国父母试图托关系让孩子插班,这种行为在美国是行不通的。

  由于幼儿园(Kindergarten)极小的师生比例,通常由2-3名老师分管一个班大约14-15名学生,老师的任务也有明确的分工,比如一位老师主管教学、一位老师主管生活和行为规范,一位老师主管打理日常事宜等。

  就私立幼儿园来说,通常园长自身就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和行政工作中,秉持对幼儿和教育的热爱,每天会在校门口拥抱每一个入学的孩子,放学的时候也会拥抱每一个回家的孩子,让他们在爱中成长。

访问学者眼中的中美学前教育差异(二)

  小贴士:

  美国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小学以前的儿童,主要包括3岁以前的日托(daycare)、3-5岁的学前班(preschool)和5岁以后的幼儿园(Kindergarten)或过渡班(Transitional Kindergarten,一般称为TK)。

  在教育模式上,美国义务教育基本采用6+3+4 的方式,即小学6年(幼儿园TK到五年级)、中学3年(六年级到八年级)、高中4年(九年级到十二年级),不过各学区可以自行制定各级学校的学制,比如有些学区就采取 7+3+3 的方式,有些学校则是 K-8年级全包,实际情形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二)教师资格及教学方式

  根据美国教育主管机构的要求,所有老师必须拥有专业文凭和教师执照。在一些班级,还会配备助理老师,主要任务是帮助有特殊要求的孩子,例如有残疾、自闭症状或是母语非英语的孩子等。

  对这类孩子,美国的幼儿园老师会提供非常细心的关怀和照顾,有任何的特殊需求,他们都会尽可能地满足并提供协助。

访问学者眼中的中美学前教育差异(二)

  就我孩子的情况而言,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母语是中文,只会简单的英文。一开始我对孩子在美国上幼儿园充满忧虑,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而实际在课堂上,老师们会鼓励来自同一国家的学生多互动表达,并且通过结合手势和动作的方式来引导非英文国家的孩子明白语言的涵义。不久,孩子们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并且学会了相应的英文表达。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消除了我之前的顾虑。

  四、教学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以我所在学区为例,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E,即Excellence(卓越)、Equity(平等)、Engagement(投入)和Enrichment(丰富)。学校和老师坚守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重视,鼓励多元和不同的文化,老师对自身和学生都寄予高度的期望,并且互相尊重、诚实守信,鼓励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努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访问学者眼中的中美学前教育差异(二)

  美国的教学高度恪守并严格落实这些理念,比如允许孩子在开心的时候叫,不开心的时候哭,如果是因自身能力问题,即使是大小便失禁都不会责骂孩子,而是容忍并关切其发展,引导孩子学会自理。但同时非常强调感恩和诚实等美德,每天吃正餐和点心前要感谢为他们准备饮食的老师,入学和放学都会与老师同学拥抱告别,并且必须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物品整理摆放整齐,提升生活自理的能力。反观国内,不少家庭特别是爷爷奶奶等祖辈会为孩子代劳一切,舍不得他们吃苦受累,尤其不能“吃亏”,这一点是两国教育理念上极大的差距。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人一生发展的基奠,它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孩子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虽然国内的应试教育可以帮孩子在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应如何启发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品德、提升其自我管理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我们仍需要向国外发达国家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