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博士后之家>>国外博士后>>生活点滴>>正文内容

感悟美国大学的科研氛围

2012年04月11日
来源:网络
摘要:
吕丽爽副教授:获2008年度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2009.7-2010.1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中央州立大学-北卡州立大学营养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2010.1-8在北卡罗来纳农业与技术州立大学做博士后,从事天然产物(生姜)中活性组分细胞代谢及其小鼠代谢产物分离鉴定的研究。
 
2009年7月,我赴美国做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后由于研究项目的需要,导师提出资助我延期半年,做博士后期间跟随导师从原来学校NCCU到NCA&TSU。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管理风格,但却是相同的模式: 科学研究自由、科研经费充裕、教学科研设施一流、实验设备先进、科研信息资源丰富、学术思想交流活跃、梯队合作精神居首位。下面是我个人所经历的和体验到的,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1.人性化的实验室管理 
美国实验室管理科学而人性化。我们研究中心大楼设置门卡,要每个人电脑拍照后制卡;实验室的钥匙要到学校秘书那里填表登记后,才能领用。在离校前一刻都要归还。各个门卡开放的实验大楼根据具体工作需要确定,并记录在电脑系统中。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进出的实验场所及时间都有记录;这样既保证了公共财产安全,也保证了人身安全。随时随地都有电脑记录可查。
开展实验之前,第一步就是实验安全教育。不管你是学生还是访问学者,不管你是长期的、短期的还是暂时在这里工作,也不分外来人员还是本校员工,只要你在实验室里开展实验工作,就要严格实施安全教育并在网上登录参加考试,通过后方可正式进入实验室工作。但安全教育手册并不是规定违规会罚钱,犯错会解雇,造成损失会赔付。手册告诉你的是:紧急逃离的路径,意外伤害的赔付,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标注、管理和存放,安全设施的配备及如何使用、如何自我防护和救助… 正如美国教育小孩子一样,一切都是鼓励和表扬,而不是打击与批评。
2.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
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等的拨款以及美国民间基金会。据统计,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类型的基金会约47000个,基金总额近4000亿美元。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各类基金会申请项目,从而创造了非常宽松的科学研究环境。另外大学与工业界密切合作,在美国200多所大学中设有1000多个各种类型的大学与工业界的合作研究中心,研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和工业界。我所在的北卡研究学院就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与David Murdock 的Dole 食品公司(在美国及世界享有盛名)于2008年共同组建的食品与营养研究中心,其中北卡各州立大学的食品专业均在此学院设立了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中心大楼是Murdock公司的食品研发中心,设备均为世界一流。各个大学实验楼与Murdock研究中心大楼的实验设备可以资源共享,项目可以合作开发。正是美国这种充裕的科研经费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吸引了全世界的科技创新人才。
3无处不在的科学竞争
良好的科研环境,并非意味着宽松和散漫,相反美国是一个竞争性极强的国家。在美国导师跟博士后之间是一种纯粹的雇佣关系。如果你在科研方面不能很快取得成绩,让导师感到你存在的必要性,你随时都可能被辞退。导师只要对你说一句话“我的科研经费用完了。”你就得走人。在我们实验室,我亲眼目睹了我们老板让一个博士后走人,原因是老板认为其不合格。另外,当你想重新寻找下一站博士后时,必须提供前任老板的推荐信,而且新一任老板极有可能向前任老板了解你的情况,包括科研能力和科研态度等等。这种环环相扣的background check就要求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在美国不仅仅博士后压力大,做老板的一样有压力。如果他所招收的博士后不能按期出成果,他将无法申请到新的基金,由此他无钱再聘用博士后,其实验室将无法正常运转。对于那些尚未升至终生副教授的老板来说,其结果一样是走人。我们同一实验室的另外一位助理副教授,香港人,美国拿的博士,分别在美国、德国做过两站博士后,其不懈的工作态度令人折服。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节假日和周末也经常能在实验室看到他的身影(在美国一般只有中国人会加班)。他的状态始终是“忙碌中”,不是在办公室写基金申报和文章,就是亲临实验室第一线跟博士后一起做实验。人很消瘦,走路非常快,来来回回象一阵风一样。
 
即使是在实验室临时打工的学生也不例外,我同学在美作博士后期间,老板曾经安排一个做小时工的本科生参与她的工作。之后当老板问我同学,“为什么你不叫那个本科生同你一起实验?”我同学答到,“我叫了他五次,他只来了两次”。老板第二天就叫那个本科生走人了。同学很内疚,仅她一句话,那个学生就丢掉了一份业余的工作。国外实验室绝不养闲人,甚至有的老板绝不招不要报酬的志愿者,很简单就是不想招个“棒槌”浪费试剂、损坏仪器,影响实验进程。
   
4、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
 
    在国外亲身体验到了什么叫精益求精,什么叫追求完美。记得当时我做6-gingerol的小鼠代谢实验,动物中心喂养小鼠多日后取得的代谢物,交到我手上,当时我从代谢样品的预处理到酶水解、萃取和HPLC-ECD分析,整个实验完成需要2天左右。因为实验结果与预计有偏差,老板叫我跟另外一个同事同时各自再重复做一遍;结果还是不理想;随后重新买不同公司的酶,我跟同事再次各自重复第二遍实验;结果依旧。于是乎导师干脆决定到动物中心重新喂养小鼠取代谢产物,一切从头再做,以此确定最终结果。挂在老板嘴边,时时敲打着我们的是“double check”。老板认为,不惜多少次重复实验,不惜一切代价,只求结果真实、准确无误。
不仅实验精益求精,实验结果的论文发表更是一丝不苟。仅仅为了图表的整齐标准,一次次重复做实验。对实验结果图表的表达,反复斟酌,经常是为了发表论文,将不同阶段已得结果的实验,集中起来再重复一遍。论文更是逐字逐句的修改,一个单词的错误,一个空格的偏差,一个大小写的失误都会被老板一一指出。我戏称老板的眼睛是火眼金睛。
 
5、精诚的合作精神
 
在美国要想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就离不开合作。一个人、一个课题组、一个学校的能力、设备、资源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你经常会发现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作者经常少则3-5人,多则8-10人。这些作者的的确确参与了试验工作,而绝对不是纯粹挂名。我们所在的研究中心,三个不同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代谢组学,计算机统计学),来自三个不同大学 (NCA&TSU我所在学校,UNCG和UNCC)的三个导师,每隔三周带领所有的博士后等研究人员集中在一起讨论、做报告,报道最新研究状况,寻求合作点,共同申报高级别的基金。
 
一年的海外交流访问时间在紧张和忙碌中转瞬而逝,我迷恋美国东、西海岸的自然风光,留恋美国风情的现代化都市,但天天出入的研究大楼,日日操控的仪器、设备实难令我割舍……我一直工作到回国前的倒数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