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加拿大——加拿大医生的科研与敬业
2010年12月22日
来源:丁香园
摘要:
以前,只是知道加拿大是全民免费医疗,对加拿大的医疗和科研水平知之甚少。在国内写一篇guideline时,查阅文献才发现业内的很多标准竟然是都由加拿大的一些教授提出或制定的。
加拿大政府每年在大学和医疗上的投入非常大。以Mcgill大学图书馆为例,每年仅用于购买电子期刊的费用就高达3000万加元。经费主要来自政府,当然也有不少个人捐助或基金,捐助者的名字常被刻在墙上以示纪念,如果捐助者捐助了一座大楼,则大楼往往以捐助者名字命名,大学和医院里就有不少以捐助者命名的大楼,Mcgill大学竟然有一座“黄文雄”大楼。
加拿大健康研究院(CIHR), 类似于美国的NIH或中国NSFC,每年资助不少科研项目,甚至还有专门的博士后fellowship。CIHR有和中国NSFC的中加合作研究。
医院或研究所人员常是international,是多国部队。以我所在研究所为例,医生、护士、行政、学生等共20余人,来自加拿大、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巴西、沙特等国家。医院或研究所有各种层次和形式的学术交流。我所在研究所每周有一次journal club,复习最新文献,跟踪研究进展,讨论自己要开展的科研工作;还有定期的seminar。Mcgill大学各个医院或研究所之间还常有各种workshop,以利于从事同一研究领域专业人员的交流和合作。还经常邀请来自加拿大其它大学,或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
医生通常分为以临床为主或以研究为主,但彼此之间常有好的合作。我的大老板是临床医生,看病,做临床研究;二老板虽也是医生,但不看病,只做科研,靠大老板提供病人。他们都非常敬业。大老板是国际知名专家,发表了上百篇文章(署名文章,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没有这么多)。在我到加拿大的第二天,他约我早上7点在研究所见面。室友曾问是否搞错了,因为加拿大人生活很悠闲,上班时间一般都是9点到下午4点,并且几乎从不加班。后来得知,大老板一般每天早上6点半前到医院上班,除了看病,写文章,每年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全世界开会,和本领域的专家讨论新进展,制定新标准。二老板则每天晚上8点前很少离开研究所。上班时间向大老板看齐(当然做不到),下班向二老板学习(有时能做到),可真苦了我。
记得在国内时曾听到一种说法,三等企业生产产品,二等企业创造核心技术,而一等企业则制造标准。在国际医疗科研工作中,这种分工存在吗?如果存在,我们在什么位置呢?
上一篇:加拿大生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