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博士后之家>>国外博士后>>生活点滴>>正文内容

美媒:对高素质海归需求旺盛加速中国人才回流

2010年11月12日
来源:海归网
摘要:
美国CNN网站28日发表作者为詹姆·佛罗克鲁兹的文章《“海归”,中国人才回流》,全文翻译如下:

  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需要大量的管理类,技术类和创新人才,这是中国一直以来面临的一个挑战,而且这些优秀的人才必须适应中国独特的文化和工作方式。

  他们在本国寻找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并不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归国的精英身上。

  现在,中国是世界上赴外国求学的学生最多的国家。根据官方数据,从1972年到2009年,约130万中国学生出国深造。

  近年来,由于受到良好就业环境的吸引以及同根文化的影响,超过40万的留学生选择回国,香港科技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大卫·茨威格(音译,David Zweig,)介绍到,他正在撰写一部关于归国留学生(“海归”,谐音“海龟”)的书。

  在过去的中国,归国留学生被看成稀有动物,炙手可热。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留洋在外的中国精英纷纷归国,满怀热情地献身到战后重建工作中去。

  他们之中最卓越的要数已故物理学家钱学森,其在美国学成,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

  30年前,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这位已故的领导人仅仅在法国做了短暂的学习,却深刻体会到赴外深造后的专家和学者将带回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的先进思想和专业知识。

  在1980年到1990年之间,大量的满怀理想、聪明勤奋的中国学生赴外国求学深造。我认识不少这样的人。

  一部分学生在外国学习法律,商业和金融。另一部分学习科学技术。一些人如期归国,另一些人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则选择留在国外。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项计划的反对者都担心这样会造成中国人才流失,但现在,局势已经发生逆转了。成千上万的留学生归国找到了称心的工作。

  “中国市场大量吸纳归国留学生”茨威格说,“他们出色的科学技术水平填补了中国的某些部分的短缺。”

  一些归国留学生位居政府部门高层,如现任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就是曾留学于美国的技术专家。

  另一位著名的“海龟”饶毅,放弃了在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职位,成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也利用他们从海外学习的专业知识促进中国经济繁荣。百度的李彦宏,搜狐的张朝阳的,以及新浪的曹国伟掌管着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Soho中国CEO张欣则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

  茨威格教授称,“过去十年内,大约50%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都是海归创办的。”

  中国对高素质的“海龟”需求旺盛。“我们为客户寻找到的海归在公司表现优秀。” 郭于世(音译)是Korn/Ferry公司(世界首位的高层管理人员搜寻公司)的一名猎头,他提到“他们被提升为公司高层,获得更高的头衔和更丰厚的报酬。他们熟悉本地市场,并且拥有多项技术的资格。”

  但并不是每个海龟都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他们成批量地回国,他们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在英国,邦妮·李(音译,Bonny Li)花了两年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才获得了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硕士学位。他回到北京不久后在一家合资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1600美元的工作,他说:“这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工作,但是也还不赖。”

  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海龟”们对国内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消费以及昂贵的租金感到不适应。那些期待薪资水平能够比得上外国的人最后都以失望告终。

  郭于世说:“如果他们想要在大城市获得高收入的工作,就得和中国最好的大学出来学生竞争。他们必须降低期望值,接受更低的薪资和更低的头衔。”

  阻碍他们在大陆找工作的还有其他因素。一些雇主拒绝雇佣“海龟”,认为他们自以为是,要求苛刻且不服从国内公司的管理。“雇主希望我们少说多做”邦妮·李说,“你必须保持低调,适应公司的文化氛围。”

  甚至,大陆的网络和媒体对于“海龟”的文凭也提出质疑。批评者认为,一些“海龟”去的是外国的三流大学,称这些大学为“野鸡学校”或“文凭工厂”。

  据杭州《青年时报》报道:“有多少文凭造假?有多少“海龟”假装喝了“洋墨水”,实际上读的是外国的野鸡大学?”有一些人高考失利后倚赖父母的钱出国留学,无疑就是失败者。一些中国人不以为然,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找不到好的工作才会选择回国。

  尽管如此,中国仍求贤若渴。中国政府出台“千人计划”,提供住房、高薪资以及额外补贴,鼓励更多的“海龟”加入到国企和政府部门。

  “那些人有望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华侨。” 茨威格说,“如果中国要从一个"世界工厂"转变为"全球创新基地"”就必须意识到,从长远的角度看来,人才比技术和资金更为重要。因为卓越的人才可以带动技术和资金同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