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CSC公派访问学者成功的一点儿感受
今年申请CSC公派访问学者,很幸运的成功了,分享一点儿感受供大家参考。
本人已年过40,按理说应该是知天命的时候,本可以按部就班在高校里完成自己的工作即可,尽管职称是多年的“老副教授”,但好在自己对这点儿看得较开,不是为评职称而干能挣职称分的工作,所以心态倒也平和,平时工作也就按照自己的项目要求不断地按计划进行中。本人主要做些基础研究工作(偏重于中药药理方面),按理说,能争取到CSC国外访问学者,出国学习和交流应该是很好地提升专业技能及素养的过程。因此,10年前,本人同很多有“想法”年轻人一样痴醉于CSC项目申请。当时,抱着一腔热血,为申请而申请,思想很单纯、目标也很简单,就想去国外看看,了解下医药学类的专业最近技术和方法,具体什么研究方向都不确定。前不久偶尔查阅当时的一些对外联系邮件,发现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那个杂啊,药物研发、抗肿瘤、免疫、Confocal等等,广撒网,海投。现在看,就是个万金油想法,惭愧:sweat:。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印象是连续申请了3年,全没有中。后来暂时断了这个念头。
2006-2007期间,慢慢梳理清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也逐渐明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课题、工作都逐渐向这部分靠拢,关键是这是自己感兴趣的,也特别想有所突破的内容。于是,经过连续4-5年努力,2012年申请到国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有较充足的经费支持,在日常的科研活动中可真正实现为解决问题采取最佳、合适的方法而不用再考虑钱的问题。也真正体会到科研的乐趣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到目前仍能乐此不疲,自娱自乐(居然不理会高校的职称:D)。有些跑题了。
2013年下半年,偶然看到CSC相关新闻,上去看看,发现几年不关注,CSC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无论资助的范围、资助的要求等等完全不一样了。又拨动了我拟出国访学的念头。于是,针对这些年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始有目的地联系国外教授,前后发了不到10封的套瓷信,就有位伊利诺伊州大学芝加哥分校的教授比较感兴趣,经过连续多日的持续Email及电话交流,最后双方敲定访问学者接受事宜,很快他就发来正式的邀请信和CV。于是,国家CSC访问学者申请要求关键内容有着落了。需要说明的是,本人外语较差,很多年前曾考过PETS5,皆不合格。这次申请时也没有外语成绩,所能附上的外语证明也是10多年前的CET6合适证明。
罗罗嗦嗦一大堆,现汇总下自己的情况:
1. 42岁,老副教授,博士,硕导。
2. 主持的项目4项以上(包括国基金面上项目1个);获奖若干,但都不是第一位。
3. 文章:近五年SCI有2篇(分别是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国内核心若干。
4. 外语:CET6证书。
心得:以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展开真实地申请,期望通过访问学者方式获得此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所以,无论申请书的书写及国外学校和教授的联系都围绕此开展,自我感觉真实、可信、可行性高些,可能能打动评委。所以,我个人认为,稳定的研究方向、持续的兴趣关注,不懈地努力,大家将都会有所得。一点儿想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