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博士后之家>>国外博士后>>出国经验>>正文内容

我在英国做博后找工作经历

2014年06月16日
来源:知识人网整理
摘要:

        去英国工作前,我已在澳大利亚留学和生活了七八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我在国内工作过几年,90年代中期留学澳大利亚。先后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化工系硕士和悉尼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PHD),并于2000年获澳大利亚国籍。

  我攻读博士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离子的动力学研究”,是用激光光源得到的荧光光谱来进行研究,为设想中的“量子计算机”提供基础性理论研究。研究成果有4篇论文,主要发表于美国权威学术期刊《物理化学》,还有一项小型质谱仪的成果,已获澳大利亚和欧洲专利,目前正在申请美国和加拿大专利。

  因研究成果偏重理论,澳大利亚适合自己发挥专业特长的工作机会不是太多,我便于几年前开始寻找欧美国家工作机会。我将目光重点锁定英国大学的博士后工作项目,因很多英国大学有欧盟其他国家基金的投资,很多研究项目是和欧盟其他国家联合进行,可以有机会去欧盟其他国家做实验。通过互联网我发现英国诺丁汉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正在全世界招聘博士后,于是请导师写了推荐信,在网上进行申请。很快就收到回复,通过网络和电话与对方反复沟通,最后对方表示:“欢迎你来英国从事博士后工作,学校会替你办理工作证。”4周后工作证办妥,我收到英国寄来的工作合同,合同期1年,年薪为1.8万英镑(税前)。研究项目是“有方向性分子的光离子动力学研究”,使用的是同步加速器引出的光源,属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性理论研究。网上申请博士后用时约4个月,期间未支付过任何费用。

        2003年春天,我从澳大利亚飞抵英国伦敦,开始了为期1年的英国博士后研究工作。 
  博士后工作较自由,小组工作人员一般两三天碰面一次。工作人员相当国际化,导师是英国人ScottKable教授,同事中有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以色列人。30岁左右的法国同事是位博士生,第一次见面他居然冒出一句中文:“你好,欢迎你来工作!”见我一脸惊讶,他笑着用英文告诉我:“我从小就热爱东方文化,热爱中国、印度这样的东方国家。我还会写繁体汉字呢……”他确实会写一些繁体中文字,也能说不少中文短句,除热爱中国文化外,显然还与他女友是台湾人有关。他对台湾女友一往情深,2003年SARS肆虐期间,他特意去台湾探望女友,法国式的浪漫可见一斑。但他却觉得这算不了什么,因为他曾到过世界很多地方,还曾在印度偏远山区住过半年。

  犹太裔的以色列人是位手艺精湛的技师,他的车间同事中,既有黑人也有阿拉伯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和睦相处,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英国的工作环境国际化程度相当高,不同宗教信仰、国家、种族、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人在一起工作,没有相互宽容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个项目是和德国、法国联合进行的,我曾去法国和德国做实验。在法国巴黎大学,我利用小型同步加速器做了实验。法国的工作节奏更为舒缓,印象深刻的是,法国同事吃一顿工作午餐可花上2个小时。

        法国人崇尚饮食文化,英国人就逊色多了。有英国同事告诉我:“英国人不善烹饪是出名的。十几年前我们认为应该向擅长烹饪的民族学习,于是便选择了印度。”难怪英国流行印度菜,连诺丁汉大学食堂里都飘荡着印度的咖喱味,据说英国学校的食堂都被印度人承包了。

  平时在学校食堂用餐,一顿也就1至2英镑,如去外面用餐,大概要3至4英镑。但我始终吃不惯咖喱味,所幸英国也有中国的菜肴,买回家自己做,饱了口福所费也不多。

  我的工资扣除税收后,每月实得1200英镑。刚到英国时住学校宿舍,后来搬出去和一对中国夫妻合租,每月房租近300英镑,算上每月吃的开销约100英镑,再去掉其他一些开销,月收入1200英镑比较宽裕。英国博士生年收入有1.2万英镑,还不用缴税,所以我的实际收入和博士生相差不大。

       英国有一套国民保健体系,只要在英国居住半年以上就可被纳入这一体系,登记后可去属于这一体系的医院就诊。所以一般的小毛小病不用发愁。英国国际化程度很高,伦敦有50%的人口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刚到英国的外国人会感叹:“英国怎么到处是外国人啊!”我在诺丁汉大学1年,没有感受到英国人对中国人有什么不友善之处。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同样是东方民族,他们对印度人更“亲近”些。

  多元文化并存就要求有比较大的包容性。和在国内不同,平时在公开场合,同事朋友之间的交谈很少涉及政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和地域文化等敏感话题。即使在中东形势风云变幻之际,人们也很少公开谈论这些事情。
        中国留学生能留在英国工作的为数很少。在英国工作需要办理工作证,但不少商业性机构不愿意为外国求职者办理工作证。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英国给予欧盟国家公民以国民待遇,他们在英国工作不需办理工作证,而在英国的欧盟国家的人相当多,来自东欧的求职者就比非欧盟国家的人更有竞争优势。

  有位在商学院读MBA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回国前曾气呼呼地告诉我:“我应聘一家著名大公司,通过了最后关口,面试官也相当满意。但HR考虑到为我办工作证较麻烦,最后没有录用我。后来他们录用了一位成绩没我好,但不用办工作证的欧盟国家的求职者。”

  英国政府的就业政策是保护本地人就业,只有招不到本地人的职位,外来求职者才有机会。

  和我合租的那对中国夫妻在医学院读硕士,毕业前他们已做好回国打算。一天,男的突然表示:“国民保健体系招聘医院工作人员的广告登了很长时间,说明他们还没有招到人,我想去试一下。”他果然去了,而且很快被录用,签了3年合同,在医院里当医务工作人员。他表示:“先从普通医务人员做起,以后有机会再当医生。”医疗人才是英国比较缺的,但在英国当医生比较难,像他这样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博士后工作结束前,我曾尝试寻找其他工作机会,主要方向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但效果不好:大学任教难度比较大,而应聘其他机构,每次都被告知:“你在英国只工作了1年,我们需要有丰富的本地工作经验的人,你本地工作经验不足。”

  博士后工作结束后,我离开英国回澳大利亚。在海外这么多年,现在我的想法是,只要有适合自己发挥专长的工作机会,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可以考虑。

        以自己在英国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一些注意事项,提供给准备去国外尤其是英国留学或工作的朋友参考: 
        英国工作注重本地经验,非欧盟国家的人必须办理工作证才能获得正式工作机会。英国绿卡比较难拿,按照规定,在英国正式工作4年后可以拿到绿卡。

  英国本科毕业生一般年薪1.8万至2.5万英镑。博士毕业至少可拿到2万多英镑,当然要看具体的行业和职位,金融机构的收入较高。英国大学教授地位较高,一般年薪在5万英镑以上。澳大利亚本科毕业生年收入在3.5万至4万澳元,大学教授一般有8万至10万澳元。医生、护士等医疗人才,以及教师、计算机人才,是英国紧缺人才。

  英国医生收入较高,优秀医生收入不比教授低,但要拿执照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