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N折的美国博后申请之路
美利坚作为最发达的国家以期独特的地位和多元文化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去美国做博后也是一种特有的学习体验和镀金方式。出于自己多方面的因素,也决定趁年轻去那里体验和锻炼一下,于是在完成第一站新加坡南洋理工博后的情况下,坚决选择了美国作为下一站博后的目的地(欧洲和其他地区暂不考虑)。
由于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最近这些年头美国的博后也非常不好申请,美国老板们自己的经费申请变得困难。加之自己的研究方向算不上太热门(相对而言),再加之其他一些具体的因素,这条申请之路是困难重重和一波三折,下面我将详细记录我这段经历,或许对后面有类似想法的学生或学者会有一定启示和探讨价值。
首先交待一个前提是,我这次的美国申请没有其他更便捷的途径,比如没有熟人或者老板推荐,没有特定场合预先商量打招呼,这样就走到了一个公平而最初的起跑线上了。这个时候要申请美国博后,通常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通过专业的job hunter这样的网站看哪些课题组有招博后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投简历。但这条路对我来说似乎困难更大,很多网站的信息不对称或者针对我个人很不合适,比如几乎找不到对口的研究方向或者其他因素。那么,只剩下第二条路了,那就是海投,这也是我的选择。海投的目的就是通过广撒网来钓鱼,只要钓到一条满意的鱼就行了。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制作一份general而又充分展示自己特点的简历,以及拟定一封更加通用的cover letter,每次就是替换收件人的名字就行。花了几天功夫搞定这两项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那就是确定申请对象。
美国之大,高校和研究单位遍布全国,有时候你想想也觉得不可能找不到留人之处吧。但首先也得客观衡量一下自己,自己愿意去哪些地方,愿意在哪个位置工作。我这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把目标锁定为全美排名前50的高校和几个研究所。排名50以后的个别名气比较大的学校和研究组也可以作为个例考虑,但不再通盘搜索是因为精力有限以及考虑知名度等原因也不太愿意去。好了,接下来是一件更加费精力的事情,那就是进这些目标学校的化学系、材料系和化学工程系挨家挨户地找目标课题组的信息。我的第一原则是找研究方向接近或者感兴趣的,然后大致看看课题组的网站,近期文章发表情况,组里有没有中国人等等。至于老板牛不牛虽然重要但很难左右,一般美国好的高校的老板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特牛的竞争也激烈,也都是看缘分。这个情报搜集工作前后大概花费一两周,把挑出来的老板名字和email弄个list先存起来。最后,蓄势待发,一口气把这些email一个个发掉作为平行比较。我这次申请前后两批共发了超过150封的email,实在没兴趣找不出更多信息了,就期待这些email中能有最终中标的了。
发了email之后,老板们一般都会在一两天之内回复。一直不回就是默拒,也有很久才会的那也是拒信。总之,在我这通email的狂轰滥炸以及无数拒信回复再加上更多默拒不回的情况下,只有六封正面的回应。所谓正面的回应就是期望继续了解或者问你要推荐信。这六封分别是:华盛顿州立的A、圣母大学的B、莱斯大学的T、哥伦比亚的L、麻省理工的S、以及达特茅斯的I。接下去进入下一阶段,就是更加难以想象的拉锯战开始了:
说起要推荐信那肯定是好事,于是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推荐信模板发给我现在和以前的老板,让他们改改帮我发出去。老板们对我的申请都很支持,这点我很感激他们,而且很及时的帮我发了推荐信。接下来面临的是取舍问题了,这个问题不单取决我个人、同时取决对方,以及一些阴差阳错的命运和机缘等因素。
首先我自己主动放弃了A,经过一些渠道的了解和打听,虽然A水平挺高,但我还是打算去一个锻炼价值更大的组。接下来,被B摆了个乌龙阵。B当时说的很好听,只有收到推荐信就给我打电话以及更好的相互了解。结果要了推荐信以后就把我拒了,说他已经招到更加合适的人了。S的回复让我很意外,虽然是让秘书代理,但S是超级大牛,MIT也是超级名校,所以我欣喜的同时也很冷静。我低调地认为这也许是人家暂时的慈悲让我走过场。果然N天之后当我走完这个过场收到了S一封纸质来信说除非你自己带钱过来我可以再考虑一下面试。明眼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为拒绝找托辞。最积极也是看似最有希望的是T,他很早要了推荐信也很早跟我约电面。情急之下我不敢太慢,怀着紧张而期待的心情立即准备,之后在约定时间起了个大早跟T进行skype。经过一番了解之后,T表示对我的合成能力满意,有点透露希望我加盟的意思,但要先查看一下预算所以叫我等几天。于是就等啊等,半个月之后还没消息,我就发了封信去问了问T,T说让我加盟不成问题,但需要一笔经费开支,他说他正在同某企业谈判,很有希望,所以要我再耐心等一阵就给我offer。
就在这继续等待当中,I和L也给了我正面答复。L约了跟我面试,I因为出于跟我确实有某种渊源,估计只要走完过场就能雇我。由于T也是大牛,大课题组,而且跟他有口头约定也先,所以我对后面两位比较怠慢,随便应付着,但又不敢拒,怕T出意外没了保底。于是,在这段艰难的应付中I先受不了了,当他大概猜到了我的情况以后,他可能就考虑招别人了,不再跟我联系。后来L也如约跟我进行了电面,我也认真应对。本来倒也以为L也是让我走走过场,谁知他对我挺中意的(这里我也要感谢我未来的同事,应该是他帮我说了点正面的话让L更好地了解我)。但这个时候我还是更加倾向于T一些,这也主要是因为T的组比L要大点有名点。于是我拖啊等啊,正常情况下我觉得L也是对我失去耐心和放弃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令人雪上加霜的一幕发生了,T跟我说企业项目挂了,为了挽救我的名额说要不你申请一个fellowship吧。当时我的情绪跌落谷底,但由于当时我已经没后路,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试试这个fellowship的申请吧。
其实这时候我有两条路,一是全力以赴申请T要求的fellowship,另外是重新找人投简历。当然也有除申请美国博后以外的一些路子可以变通。不过我当时感觉确实很差,有种煮熟的鸭子要飞走的感觉。正在这个时候,形势又出现180度的大转弯,L没有放弃我,他再次要求跟我谈谈并希望招我。此时我已经对T心灰意冷失去信心了,fellowship的风险不说,耽误时间而且也没有那么确定,谁知道后面还有什么变数。于是我跟L达成协议并签下了合同。想想哥大毕竟也是世界名校,L的研究方向与我更为接近。虽然组小了点,但有风险也有机会。之后,哥大的行政部门效率很高,于是我很快去美国驻新加坡大使馆面签了。但后来又有个小插曲,T又说搞到了别的钱了,即使fellowship没申请上也能雇我,但还是希望我申请一下,这样就能给他省钱。招收程序要在其结果公布以后再进行。我想想算了,跟L合同都签了,不讲信用的话去美国也不太好,而且万一T未来还有变数,就婉拒了。
最后,美国签证的申请也是很劳我心志。由于专业敏感要check,那也能理解,就等着呗。但我新加坡的合同已经结束,只剩下最后一个月的访问pass。平白无故耗时间不说,一个月要是还不走就会被判非法滞留。令人无语的是,check不等人啊。很多顺利的人三周就过了,及其不顺利的人几个月都没过。我也很担心自己会不会很霉。如果check不能及时来,摆在我面前的又是三条路:1)回国等,clear之后把护照寄过来让同事帮忙。这条路的问题在于跨国寄护照似乎不被允许,很难实现;2)移交上海重签,这就白白浪费新加坡等待的时间,在上海得重头开始所有程序;3)续约这边的visit pass,这可能还现实一点,也许就交点钱就行了,但也可能我这种工作后转成的visit pass不能续约也说不定。
好在没有等待太久,可能就比顺利的人晚了一周的样子,行政审查clear了。赶紧把护照送去,再等几天就搞定Visa就能离开新加坡了。谁知又发生一起意外,美国人自己check太久了居然还好意思说我的DS2019过期了。我赶紧联系哥大的相关部门弄份更新的过来,还好哥大这个部门很给力,当下立马搞定给我邮过来。于是也就又多等了两三天快递的时间。马上再给使馆送去,这次终于很快签发了。
告别了一段经历,人生也要迈向新的历程了!这次小小的美国博后申请之路就充分反映了命运的多变和生活的真实。保重自己,善待人事,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