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后申请经历+体会
2012年04月09日
来源:知识人网整理
分享:
摘要:
个人背景:
211学校,钢铁冶金专业,2012年6月毕业
7篇论文,4篇SCI,1篇EI,2篇国际会议,影响因子极低,最高1.3
申请第一阶段:
2010年10月份开始海投,开始选取的都是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老师(按照参考文献的通讯作者,参加国际会议收的名片等等),然后就在Google搜我这个学科或者研究方向的大学,哪怕相关的,在大学主页上找老师邮箱,继续发。
海投了一个月,到11月份,一共投出去63封邮件,明确表示没有位置或者资金的有18个。
美国一所大学教授表示有兴趣,但是距离毕业还早,希望保持联系;
卢森堡大学有一个基金,教授愿意跟我一起申请,但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在最开始准备阶段,我选择放弃;
日本一所大学老师希望一起申请JSPS,一个因为距离申请时间还长,另一个觉得自己的背景很弱,所以信心不足;
最后一个重点说说。
关于澳洲ARC结果,可以参考哪些老师获得了基金,于是我又开始一个一个的找并发邮件,一位A老师给我回复,推荐给我另一个B老师的联系方式,我再去联系这个B老师,然后这个老师推荐我联系他们那里的一个中心,我在这个中心网页上看到正好有位置招聘,但是已经刚过了截止日期。于是,我又联系这个中心的主任,申请补交材料,最后那个主任也很热心帮我提交材料。后来,对方又让我提交推荐信,我找了导师跟学院一个老师帮写。12月份的时候,对方一个老师来中国办事,顺便给我进行了一个初步面试。
申请第二阶段:
三月份,那个主任给我邮件,希望我去对方中心范围,进一步的面试,对方提供所有的费用。于是,我去了他们中心,进行面试。
第一天,安排我与中心的博后、博士生一共四个人进行每人一个小时的交流,然后参观了一下实验室;
第二天,准备半个小时的演示,介绍自己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中心的老师和学生参加,完了之后和中心的主任和一位资历很深的教授(主任的导师)谈话,主要是告知我,这个位置的研究背景与我之前的工作完全不同,我会面临很大的压力等等,然后也向我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工作,面试结束;
然后也是在今天收到一个非正式的Email的Offer。
在这里,我顺便提一些问题,希望大家给我建议:
这个中心的中国人比较多,我去访问的时候,中国人都说这个老板精力旺盛,学知识没问题,但是他控制欲比较强,什么事情都需要他的意见,也比较喜欢催促等等。同时,我在国内一所985大学也拿到一个位置,其实在这个选择之前,我倾向于去国内大学,但是我一直没有海外经历,搞的东西又偏于工程,对于理论研究体系又比较薄弱,觉得澳洲这个机会学习的东西我有兴趣,但是我对未来这个导师又觉得压力很大。
体会:
1. 在找博后的过程中,海投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除开实验室老板之间的相互推荐,的确没有太多捷径去走。如何去找海投的对象,其实这个问题最应该问自己,应该经过这么多年博士生涯,自己心里应该是有一个雏形,并且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都是很好的平台,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团体,第一个团体是自己最为心仪,也是自己一厢情愿了解最多的,最愿意去的实验室;第二个团体还是在本学科有发展的,但是可能不太知名的,但是研究方向还是比较匹配的;第三个团体,完完全全是放开的,沾边的即可,冶金尝试往化工方向靠这样的。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四个字“坚持不懈”,只有你真正的努力过,不管结果如何,自己才不会后悔。
2. 在找博后的过程中,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同时更不能低谷自己的能力,寻找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经验和特色是关键,论文其实个人感觉还是比较重要的,基本上是你过去研究内容的一个总结。特别是杂志论文,是否能发表过对方实验室老板熟悉的,在本学科比较著名的杂志上论文可以帮助对方更好的定位你的能力。这里多说一句,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的博士生,包括很多副教授,都选择那些乱七八糟的EI会议(通常收录在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这类杂志)上去发表论文,我真心的却说一句,远离这些刷EI的会议,说毁有点夸张,但是会影响你今后的学术生涯。
3. 找博后的过程中,心态很重要,有时候在海投的过程中被对方教授回复中诸如impressed,excellent这类的词汇让自己一下子觉得自己很出色,希望很大很大;有时候有被对方教授回复中诸如no fund at present弄的心灰意冷,觉得自己运气很差很差,想去放弃。我也在这种上下跳动中波折,慢慢感觉心态很重要,简而言之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理解国外的文化,懂得婉拒的意思,同时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潜在的机会(保持联系)。
4. 找博后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的问题。
何时申请:一要考虑很多专门博后基金(洪堡,JSPS)每年的申请时间,同时考虑提供各个国家基金申请结果出来的日期,按照这个来计划和准备自己的博后申请,机会会大一些。
真实交流:说话和交流中拐弯抹角、瞻前顾后,有时候会让自己顾虑特别多,倒不如直来直往显得简单的多,不一定求的对方的理解,自己起码要问心无愧,这样会让自己在选择的时候轻松一点。
211学校,钢铁冶金专业,2012年6月毕业
7篇论文,4篇SCI,1篇EI,2篇国际会议,影响因子极低,最高1.3
申请第一阶段:
2010年10月份开始海投,开始选取的都是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老师(按照参考文献的通讯作者,参加国际会议收的名片等等),然后就在Google搜我这个学科或者研究方向的大学,哪怕相关的,在大学主页上找老师邮箱,继续发。
海投了一个月,到11月份,一共投出去63封邮件,明确表示没有位置或者资金的有18个。
美国一所大学教授表示有兴趣,但是距离毕业还早,希望保持联系;
卢森堡大学有一个基金,教授愿意跟我一起申请,但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在最开始准备阶段,我选择放弃;
日本一所大学老师希望一起申请JSPS,一个因为距离申请时间还长,另一个觉得自己的背景很弱,所以信心不足;
最后一个重点说说。
关于澳洲ARC结果,可以参考哪些老师获得了基金,于是我又开始一个一个的找并发邮件,一位A老师给我回复,推荐给我另一个B老师的联系方式,我再去联系这个B老师,然后这个老师推荐我联系他们那里的一个中心,我在这个中心网页上看到正好有位置招聘,但是已经刚过了截止日期。于是,我又联系这个中心的主任,申请补交材料,最后那个主任也很热心帮我提交材料。后来,对方又让我提交推荐信,我找了导师跟学院一个老师帮写。12月份的时候,对方一个老师来中国办事,顺便给我进行了一个初步面试。
申请第二阶段:
三月份,那个主任给我邮件,希望我去对方中心范围,进一步的面试,对方提供所有的费用。于是,我去了他们中心,进行面试。
第一天,安排我与中心的博后、博士生一共四个人进行每人一个小时的交流,然后参观了一下实验室;
第二天,准备半个小时的演示,介绍自己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中心的老师和学生参加,完了之后和中心的主任和一位资历很深的教授(主任的导师)谈话,主要是告知我,这个位置的研究背景与我之前的工作完全不同,我会面临很大的压力等等,然后也向我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工作,面试结束;
然后也是在今天收到一个非正式的Email的Offer。
在这里,我顺便提一些问题,希望大家给我建议:
这个中心的中国人比较多,我去访问的时候,中国人都说这个老板精力旺盛,学知识没问题,但是他控制欲比较强,什么事情都需要他的意见,也比较喜欢催促等等。同时,我在国内一所985大学也拿到一个位置,其实在这个选择之前,我倾向于去国内大学,但是我一直没有海外经历,搞的东西又偏于工程,对于理论研究体系又比较薄弱,觉得澳洲这个机会学习的东西我有兴趣,但是我对未来这个导师又觉得压力很大。
体会:
1. 在找博后的过程中,海投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除开实验室老板之间的相互推荐,的确没有太多捷径去走。如何去找海投的对象,其实这个问题最应该问自己,应该经过这么多年博士生涯,自己心里应该是有一个雏形,并且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都是很好的平台,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团体,第一个团体是自己最为心仪,也是自己一厢情愿了解最多的,最愿意去的实验室;第二个团体还是在本学科有发展的,但是可能不太知名的,但是研究方向还是比较匹配的;第三个团体,完完全全是放开的,沾边的即可,冶金尝试往化工方向靠这样的。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四个字“坚持不懈”,只有你真正的努力过,不管结果如何,自己才不会后悔。
2. 在找博后的过程中,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同时更不能低谷自己的能力,寻找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经验和特色是关键,论文其实个人感觉还是比较重要的,基本上是你过去研究内容的一个总结。特别是杂志论文,是否能发表过对方实验室老板熟悉的,在本学科比较著名的杂志上论文可以帮助对方更好的定位你的能力。这里多说一句,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的博士生,包括很多副教授,都选择那些乱七八糟的EI会议(通常收录在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这类杂志)上去发表论文,我真心的却说一句,远离这些刷EI的会议,说毁有点夸张,但是会影响你今后的学术生涯。
3. 找博后的过程中,心态很重要,有时候在海投的过程中被对方教授回复中诸如impressed,excellent这类的词汇让自己一下子觉得自己很出色,希望很大很大;有时候有被对方教授回复中诸如no fund at present弄的心灰意冷,觉得自己运气很差很差,想去放弃。我也在这种上下跳动中波折,慢慢感觉心态很重要,简而言之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理解国外的文化,懂得婉拒的意思,同时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潜在的机会(保持联系)。
4. 找博后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的问题。
何时申请:一要考虑很多专门博后基金(洪堡,JSPS)每年的申请时间,同时考虑提供各个国家基金申请结果出来的日期,按照这个来计划和准备自己的博后申请,机会会大一些。
真实交流:说话和交流中拐弯抹角、瞻前顾后,有时候会让自己顾虑特别多,倒不如直来直往显得简单的多,不一定求的对方的理解,自己起码要问心无愧,这样会让自己在选择的时候轻松一点。
上一篇:申请博后经历的各种面试
下一篇:博士后期间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 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发布
- 英国牛津大学附属教学医院介绍|访学/博后/联培参考
- 美国J1签证常见问题解答
- 双语|如何寻找、申请和选择博士后职位-实验室列表篇
- 中国护照及旅行证类型简介
- 访学博后带娃参考|2024全美各州最佳公立小学TOP10榜单
- 美国访问学者博士后英语测试系统–LPI考试详解
- 国庆特刊|具有国外博士后经历的海归90后青年教授集锦
- 双语|如何寻找、申请和选择博士后职位-研究方向篇
- 出国带何种银行卡-事关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培博士
- 访学/博后/联培参考|德国高校的分类(附TOP10介绍)
- 美国探亲签证需要哪些证明?
-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医院介绍及部分成功案例汇总
- 双语|如何寻找、申请和选择一个博士后职位-动机篇
- 英国HPI(高潜力人才)签证介绍及2024年认可的39所院校名单
在线咨询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