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记2--新的申请
2012年02月06日
来源:知识人网整理
摘要:
上个月正式辞职了,总结了下这个短暂经历的失败原因(见失败的博后经历--辞职后记http://www.zsr.cc/PostdoctorHome/OverseasPostdoctor/life/201201/672006.html)
先简约解释下我的情况,2010年7月国内博士毕业去了个一本工作,2010年12月30日申请,2011年8月底抵美,2012年1月中旬正式辞职,2012年2月中下旬离岗。老婆孩子都在国内,女儿如今刚好7个月(我离开是她还是个小不点)。可算抛妻弃女出来博后。辞职后第一想法是回国,可是有点不甘心,毕竟没有收获到多少文章(期间有篇2不到的文章待发)。于是和家人商量了下决定再找找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两个星期前,先联系了4个推荐人,其中一个是国内老板,另外3个是美国这边的教授(因为合作发过文章且现场交流过几次)。他们同意为我写推荐信后,立刻整理了简历开始打猎。
说到申请,其实我申请了3次了,2010年4月刚写好毕业论文就开始投简历。当时寻找的途径有两种:
1.广告网站。
2.找相关论文的联系人。
定位:欧美,特别是美国。
这两种方法更有效的当然是网站,可惜那时似乎没有什么我合适的;主动出击的方法有些效果,其中一个牛老板要了我的简历和推荐信。但最终没去成不知道是否和我询问过他一次(因为毕竟幸运当时工作定了下来,我怕签约后毁约有影响,所以如实问了对方老板)。当时还有个葡萄牙的老板可以给offer,不过我查了下那个国家和中国差不多,甚至不如中国,就没再联系。另外有个加拿大的老板答应给我offer的前提是他那年经费下来的前提下(最终没下来,不过我偶尔还和他出于礼节地邮件联系下)。心想工作吧,学校不算太差而且待遇还可以。
2011年元旦前1天,和一个刚回国的5年美国博后老乡(教授)吃饭,在他说了不少话,但那句话我印象深刻:你看我回来直接教授了。鉴于酒精和心情的综合影响,半夜醒了,一个人跑去书房上网看以前保留的一些广告网站。投了些简历,似乎太顺利的就找到了现在的位置。
如今,我打着尝试的态度再找,这次找的思路有以下3条:
1.本领域一些国际会议网站,那里有不少特约报告人。
既然是特约的报告人,肯定不太差吧,我在几个会议的网页上找了一些备选,然后看他们主页的研究方向,确定了大约15个老板,陶瓷+简历。这批人基本90%给了回复,但绝大多数都是礼节地告知没有职位。其中有个德国的老板索要推荐信后告知愿意做我的host申请洪堡。目前已经确定申请,并确定了申请书的大方向。
2.广告网站。这里真没什么合适的,至多投了4个。
3.相关论文的联系人。找了批文章,大致瞄了下开始投约20个简历。结果1个老板要了推荐信(2010年那个老板,很牛,也是最想去的地方之一)。另有个加拿大的老板询问过情况后没了消息,我查了下学校不好,文章一般,就没管。
4.一些特定学校的网页。查了相关学校的相关学院的教授简历。大约投了20个不到,结果这批是最悲剧的。就几个人回复了,其中一个牛津的老板和我曾经的合作老板认识,礼节性地问候了下并说明没有职位,不过如果有职位的话机会估计还是有对半。
这周在看自己比较有兴趣的另一方向的文献,打算写个基金,另外就是看看有没有合适老板可以投简历。目前有几个老板,等继续查了主页后再定是否投。
从这3次的申请过程中,根据个人的申请情况总结如下:
1.合适的申请时机,应该是在3~4月前。如果老板打算招人,这个时间经费的消息和老板的思路已经成型。
2.申请方式还是国际会议+广告网站+论文检索。因为这些人里面却有索要推荐信的。
3.推荐人如果有牛教授且对你有些了解的情况下比较好。洪堡的host教授直接发邮件向我的那些推荐人索要简历后决定做我的host。从论坛的一些帖子里也有类似的总结。
4.个人简历部分其实也比较重要。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文章,13篇1作+一篇二作邀请的小综述+1篇排名很后的合作文章(平均IF在3不到)。但这不是绝对的,坛子里有很多牛人综合能力很强,文章数目少也能找到好的位置。还有此次,我特意该了研究兴趣,主要是针对目前申请的两个相关领域的。
目前申请的心态是:没有合适的不如不做。不要再搞到这次结局不理想,既浪费时间又遭罪。
以上所有内容均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普遍性。昨晚没有休息好,现在头还是晕的,所以比较乱。见谅!
P.S.目前打算投了最近看的那些文章的联系人外不想再投了,等那个2010年和2012年都要了推荐信的老板的消息(估计很晚,大牛一般挑很久)。另外准备申请7月或11月的洪堡。目前只盯住这两个想要。
先简约解释下我的情况,2010年7月国内博士毕业去了个一本工作,2010年12月30日申请,2011年8月底抵美,2012年1月中旬正式辞职,2012年2月中下旬离岗。老婆孩子都在国内,女儿如今刚好7个月(我离开是她还是个小不点)。可算抛妻弃女出来博后。辞职后第一想法是回国,可是有点不甘心,毕竟没有收获到多少文章(期间有篇2不到的文章待发)。于是和家人商量了下决定再找找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两个星期前,先联系了4个推荐人,其中一个是国内老板,另外3个是美国这边的教授(因为合作发过文章且现场交流过几次)。他们同意为我写推荐信后,立刻整理了简历开始打猎。
说到申请,其实我申请了3次了,2010年4月刚写好毕业论文就开始投简历。当时寻找的途径有两种:
1.广告网站。
2.找相关论文的联系人。
定位:欧美,特别是美国。
这两种方法更有效的当然是网站,可惜那时似乎没有什么我合适的;主动出击的方法有些效果,其中一个牛老板要了我的简历和推荐信。但最终没去成不知道是否和我询问过他一次(因为毕竟幸运当时工作定了下来,我怕签约后毁约有影响,所以如实问了对方老板)。当时还有个葡萄牙的老板可以给offer,不过我查了下那个国家和中国差不多,甚至不如中国,就没再联系。另外有个加拿大的老板答应给我offer的前提是他那年经费下来的前提下(最终没下来,不过我偶尔还和他出于礼节地邮件联系下)。心想工作吧,学校不算太差而且待遇还可以。
2011年元旦前1天,和一个刚回国的5年美国博后老乡(教授)吃饭,在他说了不少话,但那句话我印象深刻:你看我回来直接教授了。鉴于酒精和心情的综合影响,半夜醒了,一个人跑去书房上网看以前保留的一些广告网站。投了些简历,似乎太顺利的就找到了现在的位置。
如今,我打着尝试的态度再找,这次找的思路有以下3条:
1.本领域一些国际会议网站,那里有不少特约报告人。
既然是特约的报告人,肯定不太差吧,我在几个会议的网页上找了一些备选,然后看他们主页的研究方向,确定了大约15个老板,陶瓷+简历。这批人基本90%给了回复,但绝大多数都是礼节地告知没有职位。其中有个德国的老板索要推荐信后告知愿意做我的host申请洪堡。目前已经确定申请,并确定了申请书的大方向。
2.广告网站。这里真没什么合适的,至多投了4个。
3.相关论文的联系人。找了批文章,大致瞄了下开始投约20个简历。结果1个老板要了推荐信(2010年那个老板,很牛,也是最想去的地方之一)。另有个加拿大的老板询问过情况后没了消息,我查了下学校不好,文章一般,就没管。
4.一些特定学校的网页。查了相关学校的相关学院的教授简历。大约投了20个不到,结果这批是最悲剧的。就几个人回复了,其中一个牛津的老板和我曾经的合作老板认识,礼节性地问候了下并说明没有职位,不过如果有职位的话机会估计还是有对半。
这周在看自己比较有兴趣的另一方向的文献,打算写个基金,另外就是看看有没有合适老板可以投简历。目前有几个老板,等继续查了主页后再定是否投。
从这3次的申请过程中,根据个人的申请情况总结如下:
1.合适的申请时机,应该是在3~4月前。如果老板打算招人,这个时间经费的消息和老板的思路已经成型。
2.申请方式还是国际会议+广告网站+论文检索。因为这些人里面却有索要推荐信的。
3.推荐人如果有牛教授且对你有些了解的情况下比较好。洪堡的host教授直接发邮件向我的那些推荐人索要简历后决定做我的host。从论坛的一些帖子里也有类似的总结。
4.个人简历部分其实也比较重要。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文章,13篇1作+一篇二作邀请的小综述+1篇排名很后的合作文章(平均IF在3不到)。但这不是绝对的,坛子里有很多牛人综合能力很强,文章数目少也能找到好的位置。还有此次,我特意该了研究兴趣,主要是针对目前申请的两个相关领域的。
目前申请的心态是:没有合适的不如不做。不要再搞到这次结局不理想,既浪费时间又遭罪。
以上所有内容均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普遍性。昨晚没有休息好,现在头还是晕的,所以比较乱。见谅!
P.S.目前打算投了最近看的那些文章的联系人外不想再投了,等那个2010年和2012年都要了推荐信的老板的消息(估计很晚,大牛一般挑很久)。另外准备申请7月或11月的洪堡。目前只盯住这两个想要。
上一篇:中国博士后申请加拿大工签经历
下一篇:我的博士后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