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博后申请路
我是从去年10份左右开始申请博后的。说心里话,刚开始我不是很想去美国,很累,而且工资不高,所以我把眼光基本上放在欧洲(瑞士),顺便也看看澳洲和新加坡。后来发现还是美国那边的科研实力强一点,对以后回国更有利。
刚开始没有经验,我找博后的方式基本上就是用pubmed。输入本专业的关键词以及你想去的国家,然后就会搜索出很多文章,我就挨个挨个给通讯作者写信,信的抬头基本上都是某某教授您好,最近我看了一篇您的文章,引用一下文章标题,这篇文章对我感触很深,我想去你们实验室做博后,然后就是介绍自己的一般情况,比如说哪博士毕业,我会的实验技术以及博士期间的课题。这种博后的申请方式大概坚持了3个月,总共写了300多封邮件,结果跟网上前辈们的差不多——30%左右的教授会回你,不过我就更惨了,基本上没人给我面试机会。到了12月份底,我就急了,因为这个时候国外教授们的基金基本上都申请下来了,这个时候是博后申请的黄金时候,而我错过了。
痛定思痛,我改变了寻找博后位置的方式,开始从网上贴的博后招聘启事开始。我推荐几个网站吧,消息最全的是“博士后之家”这个网页,不过好像到了3月份,它就不更新了。另外丁香园的海外博后招聘斑块信息也挺全的,基本上每天都有更新。在这里我还得感谢一个网页“Nature job”,因为我现在最满意的博后就是在这找到的。从1月份到3月份,断断续续我收到了5次面试的机会,接下来我尽量试着去还原我的面试坎坷历程。
第一个面试的一所英国大学。上来就用sky视频面试,心里除了紧张还是紧张。面试开始后,基本上都是老套路“Would you mind introduce yourself and your work during your PhD programme.”,我正准备开始背诵自我介绍时,他叫停了我,说我们之间可能有些误会。一般视频面试时,老外想让你介绍你博士期间的工作,他们的言下之意是让你准备好PPT,然后讲给他们听(sky上有个共享屏幕的功能)。好悲催,面试无法进行下去了,最后我们约好明天的相同时间重新面试。我花了一天时间把我博士期间的东西做成了PPT,基本上没有怎么练,特别是用英语,就硬着头皮上了。整个面试期间,我讲PPT的过程很顺利,可麻烦随后就来了。他问了几个问题,说真的,特简单的问题,比如说多奈哌齐的靶点是什么。当我准备回答时,我一下子就傻眼了,我不会用英语说胆碱酯酶抑制剂。反正类似的悲剧上演了好几次。最后我真急了,用我蹩脚的英语说“Professor, The questions you asked are very simple and I just don’t know how to say them in English”。教授无奈的摇摇头笑了,第二天收到他的邮件时我也无奈的笑了。
第二个面试是一所美国大学的中国女老板,没错,是传说中的想想就让人害怕的中国女老板。我当时也是没办法,手上没有其他面试的基本,只能勉强上了。这次是电话面试,可我犯了个错误,把约好的时间弄错了一天,都是时区惹的祸,后来我才懂得中国时间比美国时间要早,在这点上中国终于赶超美国了。接到她电话时,她用中文问我是想用中文面试还是英文。我心想,这不废话吗,说用中文吧。后来我后悔了,我准备的内容全身英文,突然改成中文,这块天上掉下了的馅饼吃不了。由于我介绍我博士工作的时候有点磕磕巴巴,后来我就索性放开了聊,跟那位老师谈完人生,聊理想,反正聊完了一看时间,足足侃了一个小时,那为中国女老板也像个知心大姐一样安慰我5年直博生涯后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当时我可感动了,心想遇到伯乐了,真是我这匹跛脚马的福分。第二天那位老师就找我要推荐信了,我心里那个激动啊,赶紧给她弄了三封推荐信,后来就陷入了苦等的地步。最后我实在是等着急了,给她写信问问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还是杳无信息,有点被骗的感觉,我那个伤心啊,反正好几天情绪都不高。
第三个接触的人是位新加坡教授,人很nice,可是我们从始至终都是用email交流的。他说他在G8峰会上听说以后在老年痴呆领域的科研投入会有所增加,所以他想把他的研究方向从肿瘤领域转到神经退行性领域。中途他给发了两篇文章,让我写读后感,我以为他是在考我,就像个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的研究透了那两篇文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仔细分析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后来他的回信让我差点吐了,他说其实他对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点都不懂,只是想我帮忙扫扫盲。Email的交往中,我才知道他申请了一个基金,得5月下旬才知道结果,我的个天啦,我又被涮了。我只能等待的同时,继续寻找其他的博后位置了。前些天他给我写了封邮件,说通过特殊途径知道他申请的基金应该拿不下来,因为缺少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关键数据。他准备给我为期13个月的offer,4500新币一个月。我们组一个老师跟我分析了一下,说他让你过去应该是补数据的,不能发文章,对你以后没什么帮助,于是我就直接拒绝了我的第一个offer。
第四个人是个中国人,在哈佛大学,名头想当当的,反正我当时是被吓到了。这次是中国男老板,安排面试的效率倒是挺高的。我汲取了前几次面试的经验,好好的准备了面试,毕竟我还是挺想去哈佛的。整个面试也出乎我意料,居然也是用中文面试,自我介绍我就不说了,他问的几个问题我倒是还记得。什么你们实验室有多少个做实验室的学生,实验室主要做那几个方面的工作,你对你博士期间的工作的评价是什么。最后一个问题我想特别说一下,好像前几个老师都提到了:实验中你碰到过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貌似老板们都喜欢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面试过程自我感觉挺好的,接下来又是等待,无穷无尽的等待。大概等了一个月,我写信催了一下,他说他还需要至少2周的时间。我心想,糟了,这个又不靠谱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等了都快2个月了,还没消息。我的中国同胞们怎么总爱玩消失呢。
第五个,也就是我拿到offer的这个,我尽量写得详细一点。博后招聘启事我是在naturejob上看到的,当时也就顺手写了封信,表明我想去他那做博后。过了两天马上就回信了,说要推荐信。国外教授就是奇怪,都没面试,就先要推荐信。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实验的一位刚从霍普金斯回国的师姐,她看到那位美国教授也是霍普金斯毕业的,为了跟我赚点印象分,就跟那位教授聊了会。一聊才知道,他们实验室紧挨着,师姐替我说了几句好话,把我说成了是“exceptional researcher”,我好惭愧。美国人的效率就是高,发完推荐信后的第三天就约好了电话面试时间,他连时区都算好了,说某某天他们那时间上午9点,北京时间晚上10点。我赶紧把那位教授发的文章全部找出来看了一遍,分都挺高的,连新英格兰杂志都有。那位教授是搞临床的,而我也一直想往临床上靠,倒不是想当医生,行家们都知道,靠上临床,发的文章都能提高一个档次。面试的自我介绍部分也很顺利,我基本上是连读带背的,两张A4纸的文字很快就念了。我在这里还是想详细说说他问的问题,可能对以后面试的人有帮助。他总共问了八个问题。第一个是我的职业规划。第二个是团队合作问题。第三个是我碰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第四个是学术造假问题。第五个是能不能拿到美国的签证,可能是担心我有什么犯罪记录吧,我猜。第六个问题是我来没来过美国,介不介意他的实验室以后搬家,搬到波士顿哈佛医学院去,这不废话吧,谁不想去哈佛啊。第七个问题是问我专业的问题。第八个问题我得想想了,好像是问个人问题。老外怎么连个人问题也感兴趣呢。我用我那蹩脚的英语一个一个问题对付着回答了。到了最后,他让我问他问题,我就象征性地问了他们实验室的情况。他好像还有点意犹未尽,说中美文化差异,让我以后尽量多问问题。到了最后,他就说让我等通知。结果第二天我就收到邮件了,我还以为是告诉我是否被录取呢,结果说我第一轮面试过了,还有第二轮,让我准备PPT,介绍我博士期间的工作。我将之前的PPT修改了一下,并且准备了演讲稿,准备到时候照着念。第二轮面试很快就来了,他告诉我有10多个人在听我讲PPT,这不难为我吗。我口语本来就不好,还当着那么多人,紧张死了,以至于我念已经写好的演讲稿时都磕磕巴巴的。那天发生了个意外,挽救了我。我们实验室的网络不行,一共享屏幕sky就断网。面试没办法进行了,就只好延后四天。我好好利用这四天的时间,把演讲稿反复诵读了,8页A4纸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背下来,很多时候人都是被逼出来的。空余的时间我就拿了本很久之前买的李阳疯狂英语,去公园大声脱口而出,练练胆量吧。第二次面试也是在晚上10点进行的,我那天估计是神附体了,明知道摄像头的另一边,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教授在听我讲PPT,我就当他们不存在,很自我的在演讲稿的帮助下,把50多张PPT念完了。后来提的问题基本上是专业问题,我就不说了。我当时就有预感,这次面试应该能过。
长达7个月的博后申请路终于完事了。最后我总结一下,寻找博后的位置,最好还是从博后招聘广告入手,那样效率更好,不过最近国外的科研经费都很紧张,博后位置越来越少了。如果你现在的老板足够牛,能给你推荐出去就更好了,像我们这种没人疼的孩子,只能靠自己了。国外老板招博后,我觉得最看重的方面依次如下,摆在第一的你跟他做的方向最好一致;摆在第二的才是你发的文章,摆在第三的前面我也提到了,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祝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博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