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联系申请国外博士后
2009年12月08日
来源:知识人网整理
摘要:
6月份的时候本来已经面试了哈佛大学的老板,基本上决定去那里博后了。但是老板换了新学校,邀请我去新的大学做博后,但是学校名气差了些。所以,也就慌忙的自己动手重新联系国外老板。从9月下旬开始联系申请,虽屡遭波折但还是比较顺利的。
总体的感觉就是发出信,大都不回,回的大都不要,感兴趣的基本上还都没有钱。筛选到最后,只有寥寥几个学校了。可能是我发信骚扰的都是美国Top20的大学吧。感觉老板一个比一个牛。呵呵。此外,只向一个英国的老板(oxford university)发了信,就得到了正面的回复,运气还不错。此外,还向加拿大的个别老板发了信,得到了一份正面的答复,其余皆墨。美国的学校(princeton, psu)表示了很感兴趣。然后就是写research proposal,发references等等。
所以,建议各位飞跃的同仁们,发信陶瓷或申请时,
首先不要心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些牛校大或小老板申请。总体感觉大老板钱多、项目多,但是申请的人也多,老板的眼光更高,所以不好申请,除非自己大牛;小老板钱少项目少,但是也确认干活,所以也有一定可能性申请成功的。所以大家在申请时,要有目的的各种类型的老板都要联系,要广泛撒网。
其次要专业对口,最起码要让人家感觉到你过去后直接就可以给人家干活了,不需要再培养你了。这点好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只申请些热门的专业或者牛的老板,而没有考虑研究领域是否衔接,因此被拒理所当然。
最后一定要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美国学校那么多,真不行还有加拿大和英国,只要铁了心的想出去,总有机会的。另外,博后申请不同于出去作phD,不用其他乱七八糟的手续费,只需一封free的email,大家多申请一些有何乐而不为呢?
(2)
有人可能比较关心从何种渠道得到招聘信息,我在申请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三种办法:
1、从SCIENCE,NATURE等上面找postdoc position的广告,然后发信应聘;
总体感觉该方法,竞争太过厉害,即使在国内很牛,但是和国外的那些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的人比起来,还是吃亏很多的,在国内可能发几篇IF〉3德就不错了,但是国外的牛人们都是10左右,所以文章不占优势,另外,国内的推荐人更不占优势,最后是语言也不占优势。所以综上,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找到应聘职位的寥寥无几。
我曾经申请了yale university的一个postdoc position,结果一个月后回信说:Thank you for your application for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my laboratory. To date, a total of 74 applications have been received in response to the advertisement posted in Science. In light of this response, I have been forced to select the top 5% of the applihow(event)" class="t_tag">cants for further consideration. 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application was not among these。
由此可见,竞争压力是如此之大,74选1,呵呵。
2、从以前看到的文献上或者最新在SCIENCE,NATURE等TOP journal上发表文章的老板联系,当然是联系相关专业的了。
我觉得这个方法倒是还可以,但是很容易挂一漏万,并且还不容易区分老板的实力如何。所以还得找到他们的个人主页,看看他们的CV, publications, people, project等。
有个非常重要地方的就是:如果该老板没有个人主页,或者个人主页超过一年都未更新,那么根本就不用联系了。因为对于一个active的PI来说,一个经常更新的homepage不仅能使外界的人了解他,也是自己实验室研究人员学术活动的主要场所。
3、最笨的方法,也是最彻底的方法,从havard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以降按照从优——〉好——〉良——〉一般——〉差学校,逐个搜索,从学校的主页开始,找相关的研究方向的老板,根据自己的实力,发信骚扰。当然,要做到脸皮厚,即使对方没有说明要招人,甚至说明不招人了,如果你觉得方向合适的话,也要努力骚扰。
我觉得发出的申请信,回复比率大约35% (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在恢复的当中,positive response (包括暂时没钱,以后有钱再联系的)约30%,继续追要research proposal, recommendation letter等的大约20%,直接reject的大概是50% 左右,当然这要看你个人实力和申请的学校了。
所以希望各位飞跃朋友,不要气馁,坚持不懈,只要努力肯定有机会出去的
总体的感觉就是发出信,大都不回,回的大都不要,感兴趣的基本上还都没有钱。筛选到最后,只有寥寥几个学校了。可能是我发信骚扰的都是美国Top20的大学吧。感觉老板一个比一个牛。呵呵。此外,只向一个英国的老板(oxford university)发了信,就得到了正面的回复,运气还不错。此外,还向加拿大的个别老板发了信,得到了一份正面的答复,其余皆墨。美国的学校(princeton, psu)表示了很感兴趣。然后就是写research proposal,发references等等。
所以,建议各位飞跃的同仁们,发信陶瓷或申请时,
首先不要心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些牛校大或小老板申请。总体感觉大老板钱多、项目多,但是申请的人也多,老板的眼光更高,所以不好申请,除非自己大牛;小老板钱少项目少,但是也确认干活,所以也有一定可能性申请成功的。所以大家在申请时,要有目的的各种类型的老板都要联系,要广泛撒网。
其次要专业对口,最起码要让人家感觉到你过去后直接就可以给人家干活了,不需要再培养你了。这点好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只申请些热门的专业或者牛的老板,而没有考虑研究领域是否衔接,因此被拒理所当然。
最后一定要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美国学校那么多,真不行还有加拿大和英国,只要铁了心的想出去,总有机会的。另外,博后申请不同于出去作phD,不用其他乱七八糟的手续费,只需一封free的email,大家多申请一些有何乐而不为呢?
(2)
有人可能比较关心从何种渠道得到招聘信息,我在申请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三种办法:
1、从SCIENCE,NATURE等上面找postdoc position的广告,然后发信应聘;
总体感觉该方法,竞争太过厉害,即使在国内很牛,但是和国外的那些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的人比起来,还是吃亏很多的,在国内可能发几篇IF〉3德就不错了,但是国外的牛人们都是10左右,所以文章不占优势,另外,国内的推荐人更不占优势,最后是语言也不占优势。所以综上,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找到应聘职位的寥寥无几。
我曾经申请了yale university的一个postdoc position,结果一个月后回信说:Thank you for your application for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my laboratory. To date, a total of 74 applications have been received in response to the advertisement posted in Science. In light of this response, I have been forced to select the top 5% of the applihow(event)" class="t_tag">cants for further consideration. 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application was not among these。
由此可见,竞争压力是如此之大,74选1,呵呵。
2、从以前看到的文献上或者最新在SCIENCE,NATURE等TOP journal上发表文章的老板联系,当然是联系相关专业的了。
我觉得这个方法倒是还可以,但是很容易挂一漏万,并且还不容易区分老板的实力如何。所以还得找到他们的个人主页,看看他们的CV, publications, people, project等。
有个非常重要地方的就是:如果该老板没有个人主页,或者个人主页超过一年都未更新,那么根本就不用联系了。因为对于一个active的PI来说,一个经常更新的homepage不仅能使外界的人了解他,也是自己实验室研究人员学术活动的主要场所。
3、最笨的方法,也是最彻底的方法,从havard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以降按照从优——〉好——〉良——〉一般——〉差学校,逐个搜索,从学校的主页开始,找相关的研究方向的老板,根据自己的实力,发信骚扰。当然,要做到脸皮厚,即使对方没有说明要招人,甚至说明不招人了,如果你觉得方向合适的话,也要努力骚扰。
我觉得发出的申请信,回复比率大约35% (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在恢复的当中,positive response (包括暂时没钱,以后有钱再联系的)约30%,继续追要research proposal, recommendation letter等的大约20%,直接reject的大概是50% 左右,当然这要看你个人实力和申请的学校了。
所以希望各位飞跃朋友,不要气馁,坚持不懈,只要努力肯定有机会出去的
上一篇:申请博士后的一点经验
下一篇:申请澳洲博士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