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博士后之家>>国外博士后>>生活点滴>>正文内容

飘在海外:我为何愿意留在美国“受苦”

2010年12月21日
来源:网络
摘要:
有国内的老朋友读了我的博客,不解地问我:你在美国过得不怎样啊,呆在那儿,值得吗?

  这不是个有简单答案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问了自己好多年。我放弃在中国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人缘,还有一点“无冕之王”的“特权”,来这个国家受尽“洋罪”,究竟有没有意义?

  来美国是命运安排

  首先,来美国不是我的安排,是命运。在国内,我从未想过出国定居,当我接到先生的邀请函时,正是中美关系十分恶化的时期。在广州美国领事馆准备签证,有“经验丰富”的人对我说:“你是福建人,女的,30出头,根本别想拿到签证。”我回应:“无所谓,我还不稀罕呢!”我的心里在琢磨的是一系列工作计划。

  没想到,领事只问了几个很简单的问题,就给我签了。

  如果,不是天意,我纵然费尽心机,可能也来不了美国。留下来,当然也是命运的安排。

  我在美国没有“发大财”

  我们过的是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我没有“发大财”。我们过了而立之年才来到这个国家,语言交流有困难,白手起家。如果你来到我家,一定会发现我的住家装修比起你在中国的,差远了。我所在的地区,一室一厅的破公寓月租都在1000美元以上,一座破旧小平房售价动辄上半个百万。我们还有很多“负担”:比率相当高的收入税、地税、多种保险费、贷款、学费、购物税(除了零售食品,其他都交购物税),等等。我们对生活条件不敢有太多奢求。

  为了立足,我们每时每刻在努力着,很累。你在我的博客上一定感受到了。

  我们也有“轻松”的时候

  不过,在美国也有轻松的时候。今天,我不想探讨有关政治的大话题,只从一个普通老百姓过日子的角度分享我的感受。

  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12年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基本不用缴费。上大学,有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支援,我们不会太累。

  工作失业,可以领失业救济金,政府还从不同渠道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老了,有退休金。如果实在身无分文,可以领社会保障金(Social Security Income),还有付低费看病取药住院,付很少的租金住老人公寓。

  我们办事,到政府部门,不用送礼走后门,行不行,摆在台面上。不服气可以向他们的上级或有关部门反映,会得到合理的回复。实在受不平待遇,还可以告状。

  美国有许多系统的设置也从方便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举一个与我有切身关系的例子,如小孩考大学,一年有7次机会考SAT。如果一年只给一次机会,万一孩子这一天不幸生病,他们这一年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孩子和家长多么伤心啊。

  再如考研究所,一年有无数次机会让你考GRE或GMAT,只要提前一个月报名就行。我看过一篇报道说,今年国内一位考生因迟到15分钟被拒门外,她向工作人员下跪都不能给她放行,对她不公平啊。

  日常购物,买到不满意或有问题的商品,送去退换,没有争论,营业员还诚恳地说:“Thank you”。看到“Made in US”的食物,我们可以放心送入嘴里。

  我们可以自由自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人来窥探我们的私生活,对我们评头论足。我们也不用和别人攀比,穿上朴素舒适的旧衣服,没人投来瞧不起的眼神。

  逢年过节,我们不用向自己不喜欢的人送礼。人与人合得来就多交往,合不来立刻bye-bye,省去虚情假意。

  在工作单位,我们不用刻意讨好上级,因为是我们给老板帮忙,为他们创造价值,过节是他们请员工吃饭,向我们致谢。同事之间职责分明,避免勾心斗角。

  对于让我们日子不好过的政客,可以用多种方式批评抱怨,甚至投票逼他下台,不用担心负什么后果。

  来美国见识的最大“世面”

  来过美国的人都说:“到美国,见了世面。”每个人对自己的收获应该各有所指,我的最大收获是,学到一种思维方式,这就是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不盲目跟随既定的说法和思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看待和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想,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在国内我们都知道,只是运用的支持条件不够充分。

  美国的学校,老师授课的同时,也和学生探讨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有时偶尔还打断老师,他们也不会太介意。老师会认真倾听学生的说法,就是对小学生也如此,因为学生从小被鼓励运用“Critical Thinking”。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对待孩子,我一直认为,他们应该会读书和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到了美国以后,我受到美国家长的影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反思我们作为家长的责任,才有博文“爱他,是无条件的”。

  美国的家长不随便否定和轻视自己的孩子,他们乐于肯定和支持自己的孩子。对于学校老师的批评,中国的家长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先数落一顿孩子。而美国的家长不先下结论,他们要做一番调查,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美国不是天生有公平,而是无数老百姓用这种思维方式审视政府和团体,提出建言。美国经过长期不断改进,才有今天相对的和谐。

  反思两个博客上常见的现象

  第一个,我在一些介绍美国的博客上,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一旦有介绍美国好经验好点子的博文,就有读者很强烈地批判,说要因地制宜,西方的东西不适用。如果换个位子,对于有理有利的意见,美国人会很乐意学习接受。如果美国人发现有什么好经验好办法,他们一定如获至宝,研究研究是否可以“拿来”用用。

  你看,美国每年从世界各地引进大批优秀人才,不就是这个道理?要不然,一个年轻国家如何能迅速成为强国?

  第二,一些网友愤慨地批评外流到美国的人才,说他们“不爱国,国家白培养。”

  我不是人才,但我对这事有自己的看法。人才流动是开放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只有闭关锁国才能做到一个人才不外流,如以前的中国,那又有何好处?

  不要仅仅看到人才往美国的方向,中国发展了,强大了,很多人才就会回流。

  眼下,就有许多美国人,去中国谋求发展。还有我们的后代,我们在督促他们努力学中文,不就是为了将来能回中国效力吗?毕竟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对她充满感情。

  是这些人才,将真正的美国介绍给国内的人民,减少大家对美国的偏见和误解。美国既不是黄金遍地的天堂,也不是充满暴力蛮不讲理的黑社会,她可能更像我们的一个邻居,只是讲不同语言,有独特的治家方略罢了。另一方面,这些人才带来中国的信息,让美国人民看到中国的美好和进步。可以说,这些流动的人才是中美两国和平友好的使者。

  人生由不同经历组成

  “人这一生是为了实现健康丰盛的人生,我相信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国内,都是为了从有限的生命尺度里寻找到最充实的人生意义。”这是网友“等是尘埃”给我的博客的总评论。我很喜欢。

  在美国的确“受洋罪”,但如果把这看作是一种人生经历,就变成收获了。

  我认为,人生有两种重要的积累:财富和经历。创造财富需要一定的天分,今天我就是在中国,也富不了,因为我天生就不擅长经营钱财。

  而经历可以靠心意,人生就是由不同的经历组成,不论辉煌或平庸,富裕或贫穷,白领或蓝领,在中国或美国,都是值得珍藏的。如果我不能在财富上多得,却可以在人生经历方面多积累,也算一种平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