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博士后之家>>国外博士后>>生活点滴>>正文内容

双栖龟:香港上海墨尔本工作生活之大不同

2009年09月28日
来源:大熊博客
摘要:

出国之前的职业生涯中,也曾造访过很多个城市,但也只限于办事而已,往往是办好公事之后第一时间就向家的方向赶,因为也只有认定了家所在的那个城市。在开始筹备移民的时候,就好象就多了一个爱好,喜欢去比较上海、北京、悉尼、墨尔本几个城市之间的优劣之点,慢慢的发现身边的这班朋友也都有类似的这种爱好。通过不断的比较,慢慢的理解了这些处于不同经济历史环境下的城市不同的特点。

这次来到香港,开始完全以一种旅游者的心态在这个城市走马观花,后来见到了一个多年老友,他工作在这里,从他的嘴中,我了解了更多关于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的状态,于是这里就以我的视角,比较一下三地在某些方面的区别,可能并不全面,仅供参考。

中国人口众多,所以总的来说,人口成本相对较低,而北京上海有限的土地面积在不断的推高地价,以住宅为例,目前上海市区普通住宅平均价格也要两万人民币一平米(城市最中心的地方除外),以城市白领的年收入10万人民币为例,100平方米的住宅相当于一方年收入的20倍。而同时住宅的年化收益也只在3%左右。

而墨尔本由于人口少,可用地数量较多,所以表现出来特点是人工贵,而地方便宜。例如,在澳洲打高尔夫球,据说100多刀办个会员卡,就可以自己去场地上打一年了,而在国内这样一年打下来,绝对是天文数字,所以在国内打这个球的基本上都是专业球手或成功的企业家。

而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土地价格则是贵的惊人。朋友在湾仔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房子,位置也就属于城市中非核心的地段,每月租金8000HKD,房屋售价在180万左右,年化租金5-6%左右了。香港人工费用明显比国内要高,相应的各项消费也比国内要高很多。在外面店里吃饭、消费,大致感觉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是上海的三倍、四倍左右。接受了这个现实,在这边吃饭、买东西才会觉得心安。现在在香港,只有那些品牌货、如欧洲的名牌箱包、衣服、化妆品这些东西才比国内便宜。

从生活压力上看,香港的压力最大,上海次之,而墨尔本最低。这里有一个可以对比的现象,那就是地铁:香港的地铁频率较高,上下车时大家速度也较快,连站台里的自动扶梯的速度比上海都快很多。扶梯上方的音响播放的声音只有一句,“为了您的安全,请你紧握扶手”当然是用普通话、粤语还有英语三种语言的,除此之外,没有其它说明;而上海的地铁站里的是这样的“**站到了,本站共有一个出入口,*号口外面是**店”当然这最后一句纯粹是广告,说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建筑物,给人一副不紧不慢的感觉;那墨尔本呢?墨尔本没有自动扶梯!。而且在墨尔本做地铁,也是慢吞吞的,有一次我下了地铁,车门关上了,我在站台等一个朋友,那司机还以为我没上成车,还打算帮我单独开一次车门。

香港是一个纯粹商业化的社会,人们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赚钱。连地铁站里都有一些连在网上的电脑,供人们选购基金、股票的,真是不得了,在电视上,在街边,还有地铁上,到处都是信用卡、私人贷款的广告。在上海,广告最多的好象是房子相关的,墨尔本好象没多少广告,有一些就是政府公告之类的告示而已。

在香港工作强度很大,心理压力也很大,朋友说他在这边工作比在国内比压力要多一倍。但是这边的每个在职场工作的人都有一份非常敬业的职业操守,在他们的规则里面,既然老板付钱给了自己这份工作,而自己也接受了这份工作和相应的收入,那么在工作时间内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不能磨洋工。当地职场流行一句话,“上班时间老板给钱让你不快乐,下班时间你花钱去买快乐”。

而在上海,这一方面有些类似香港,但职业性上还是欠缺一些。

在墨尔本呢?呵呵,人们工作大多是为了给无聊的生活添点乐趣的,所以工作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已。在这里才能看到那么多愿意做临时职位、做兼职的人们。在当地人看来,赚钱就是为了玩的。在高福利的刺激下,工作时没有什么激情的,反正没钱赚时政府会给补贴的,照样可以活一辈子。而对于那些在上海、香港工作过的移民来说,这边职场里的那点工作,简直就象过家家一样。比如,有时有些工作在国内一二周就能弄完的事,在这边要弄几个月,好象怕干完了活,没事做太无聊,所以工作要省着点做一样。

当我把这些城市再一次比较完之后,我发现已经远远不能用到底哪个城市好,哪个城市不好这么简单的结论赋予这三个城市了,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只能说哪一个更适合自己,自己更喜欢哪里,所以想办法去哪个城市生活,而不可能是哪个城市好,所以大家都想办法去哪个城市了。

好象,结论再一次回到了原点,但是认识却又深了一层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