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博士后之家>>国外博士后>>相关政策>>正文内容

CSC联培申报提醒/附英国联培博士情况调查

2023年05月10日
来源:知识人网整理
摘要:CSC联合培养项目明天(5月10日)开始申报,知识人网小编提醒申报者注意,同时附英国联培博士情况调查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CSC联合培养项目明天(5月10日)开始申报,知识人网小编提醒申报者注意,同时附英国联培博士情况调查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根据留学基金委(CSC)选派工作安排,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将于明天(5月10日)开始网上申报,报名截止日期为5月30日。知识人网小编提醒申报者在限期内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https://sa.csc.edu.cn/student)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要求准备各种资料,参见文章, “2023年留学基金委(CSC)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解读及建议”。

关于CSC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这个专题,我们之前曾发表过多篇文章,如:“联合培养博士经历对于国内就业有优势吗?” “CSC联培申报经验|学习计划与研修计划的区别及如何写作”,本期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CSC联培博士情况调查的文章,该文章原载于《中国教育报》,尽管发表在2018年,收集的样本量也有限,但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作者:胡小芃

单位: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

公派联培博士—聚焦高层次人才留学

为了解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以下简称“公派联培博士”)在英国的学习情况和体验,我们对随机抽取的324名公派联培博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7

一、基本情况:联培博士以工科、理科和医科为主

抽样调查显示,公派联培博士派出时间以博士二年级为主,比例为46%。其次为博士三年级,比例为25%;博士一年级,比例为22%。参与调查的联培博士分布在53所英国高校,以工科、理科和医科为主,分别占52%、18%、11%。其中,接受公派联培博士前5位的英国大学分别是剑桥大学18人、帝国理工学院15人、诺丁汉大学11人、牛津大学11人、伦敦大学学院学院10人。

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华东和华北等经济、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北京、江苏、四川、湖北、上海生源位居前5,而西北和东北地区人数较少。他们大部分来自国内“985”或者“211”工程高校,这些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占69%,研究生占88%。近25%的学生本科阶段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和国际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研究生阶段这一比例达75%左右。

据悉,公派联培博士留学期限由国内、国外导师共同商定的占65%,15%系自行决定。其中,留学期限7至12个月的占68%,19至24个月的占18%,6个月的有9人。近半学生利用国内、国外导师既有合作渠道,自行联系国外导师的占30%。过半学生的研修计划由国内、国外导师共同商定;30%以上主要由国内导师指导、外方导师审定;15%的学生由外方导师指导,国内导师并未参与意见。

二、学习现状:76%的国外导师为学科带头人

目前,公派联培博士在奖学金申请与派出过程中的最大困难是“申请签证”,其次为“派出手续烦琐”,而“通过留学基金委选拔”位列第三位。大部分学生认为“取得国外导师邀请信”或“通过国内就读高校评审”问题不大。

公派联培博士外方导师教龄10年以上的占81%,具有教授或准教授(Reader)专业技术职称的占76%。76%的国外导师为学科带头人,国内导师这一比例为73%,但国外导师担任国际专业学会负责人的比例(36%)远高于国内导师(6%)。而且,国外导师担任国际顶级专业刊物主编或主要审稿人的比例为55%,入选皇家科学院等英国五大学术团体院士的有26人,体现出英国在全球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据调查,有75%的外国导师可以保证每1至2周对联培博士进行一次面对面指导,另有4%的国外导师不能进行定期指导。86%的国外导师满意科研进展,而国内导师满意度为83%。

对公派联培博士开展科研和学习帮助最大的研修方式依次为“参加组会或同其他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直接参与国外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和“在实验室或办公室工作”;“选修课程”、“查阅专业文献”和“聆听讲座和参加学术会议”则是次优选择。

三、留学收获:有助于完成高质量博士研究课题

31%的公派联培博士在英留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向国内核心期刊投稿,其中25%获得发表,而向国际期刊投稿比例为72%,其中42%获得发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的占39%,其中37%受邀发言。

绝大多数公派联培博士认为,出国留学有助于完成高质量博士研究课题,学术水平、学术视野和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大多数人认可国家奖学金有助于减轻经济压力、专注学术研究,11%的人认为通过其他渠道也可以出国留学。

为取得更好的留学效果和科研收获,34%的公派联培博士计划延长留学期限。其中,延期1至3个月的占50%,6个月以上的23%。计划完成国内论文答辩后继续出国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比例为65%,其中计划返英的占46%。

四、未来启示呼唤国内外导师更多共同参与

通过剖析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在英学习情况和体验,能够得出以下启示。

1.从事人文社科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比例有待提高。据统计,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4个专业学科公派联培博士占7%,而理工科占70%。由于上述专业在英获得外方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较少,建议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人文社科领域公派联培博士。

2.优质生源持续流向优质高校。一方面,公派联培博士主要来自国内重点高校,其中,“985”工程高校93人,相当于“211”工程高校学生的3倍、科研院所的10.3倍和省属高校的46.5倍。另一方面,大部分公派联培博士集中在英国高水平大学,即24所英国罗素集团大学。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利物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接收的公派联培博士中,来自“985”工程高校的比例均超过80%,而牛津大学更是高达100%。英国科研实力最强的5所高校,即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接收的公派联培博士中没有国内省属高校博士生,来自国内其他科研院所的博士生也仅有2人。英国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卡迪夫大学、杜伦大学等英国第二层级高校在选择上则相对平衡。

3.实现博士“联合”培养还需国内外导师更多的共同参与。调查显示,过半公派联培博士之前并不认识英方导师或仅有一面之缘,而且近半学生的研究计划只有一方导师主要参与审核修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公派联培博士国内导师在其留学期间访英并与外方导师及学生见面的比例为30%。双方导师合作的密切程度直接关系到“联培”目标的实现。

4.中英双方指导开展博士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公派联培博士普遍认为,双方导师在开展科研的方法与技术、提供学术网络支持方面差异不大,但国内导师侧重研究选题,外方导师更关注科研思路、视角、理论和科研论文写作规范。这对国内专家审核资助申请人研修计划时合理预判其能否达成预期学习目标,以及国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博士培养方式有一定借鉴意义。

5.联合培养博士对促进中外学术人员交流有一定推动作用。据统计,92%的公派联培博士认为联合培养模式有助于增进国内外导师的交流。其中,16%的外方导师已访问了国内高校,另外66%的学生也有类似计划。然而,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这一模式在增进中外高校交流或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方面作用并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