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焊接课题组2025年招聘博士后公告
发布时间:2025-04-08
截止日期:详见正文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
所属省份:北京
工作地点:北京
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学校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将博士后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全局中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持续推动博士后队伍规模倍增、质量倍增、效能倍增。为更好打造学校青年人才队伍,赋能学校“双一流”建设,北京理工大学诚邀海内外青年博士加盟博士后队伍,共谋发展,共铸辉煌!
团队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焊接课题组主要致力于以电弧制造为核心,深耕焊接、增材制造、无损检测领域,通过智能装备+先进工艺+AI算法的深度融合,在国内率先构建起覆盖焊接、检测、增材制造全流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具有深厚的科研功底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可提供高水平学术合作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
团队带头人简介
于兴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研究领域为增材制造,先进焊接技术,人工智能检测。2012年博士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后进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先后担任博士后、副研究员。发表包括金属学顶级期刊《Acta Materialia》在内的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全球百大研发奖R&D100(排名第一),国际焊接协会Henry Granjon奖励,中国工信部大数据示范等。主持美国源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点项目和多个企业横向项目等20余个科研项目。牵头起草IIW国际焊接协会人工智能检测标准和重庆市人工智能检测地方标准,参与起草多项行业、团体标准。美国能源部基金评审专家,MST国际会议共同主席,美国焊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焊接杂志社常务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协会焊接青委会常务委员。
招聘方向
焊接工艺智能优化与缺陷预测,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控制、焊接大数据分析和质量监控系统。
应聘条件
1.近3年内获得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
2.具有焊接工艺研究或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经验者优先;
3.熟悉焊接工艺(如电弧焊、激光焊等)及材料表征方法;
4.熟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框架(Tensor Flow/PyTorch等),具备算法开发能力或具备一定的开发基础;
5.熟练使用Python/C++/MATLAB等编程语言;
6.有焊接机器人控制、工业大数据、分析或数字孪生技术经验者优先。
岗位职责
1.开展焊接工艺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
2.开发焊接过程智能监控、缺陷诊断或工艺优化算法;
3.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
4.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
5.协助指导研究生团队或企业技术转化合作。
其他要求
1.以第一作者发表过一定数量高水平论文;
2.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英语流利,能撰写国际学术论文与技术报告;
4.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5.外籍博士后除满足以上条件外,应具有良好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
薪资待遇与发展平台
一、薪资待遇
1.特立博士后:主要面向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进行拔尖人才培养,基本年薪37.5万元起。
2.团队岗博士后:主要面向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较好的青年人才,培养团队青年骨干,基本年薪25万元起。
3.根据学校政策,办理在京落户、子女入托入学等,出站后,在满足学校相关规定和标准基础上,可聘任至相应岗位。
4.团队会综合考量博士后工作量,进行补贴。
二、发展平台
1.积极支持鼓励博士后申请博士后各类人才项目、基金资助:可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如满足学校公开招聘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者,可优先聘任至相应岗位。
2.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焊接课题组团队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依托学校部分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以及学校异地机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作地点可选择北京、珠海、重庆,为海内外青年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应聘方式
应聘者请将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曾参与的重要科研项目及个人贡献、代表性学术成果)发送至 xyu@bit.edu.cn ,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专业”。
联系人: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于老师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o3nbwVZrqRB0IicMBdRl-w
准备申请博士后的各位老师注意了!知识人网(www.zsr.cc)每周定时更新最新的国内外博士后招聘信息以及访问学者、博士后资讯,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