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博士后之家>>国外博士后>>生活点滴>>正文内容

澳洲生活对于孩子幼儿园的选择

2015年01月20日
来源:知识人网整理
摘要:

 

    全职妈妈做了整整两年了,社交圈不可称之大。大多数的时间,不得不围绕家庭和孩子,虽然在上海的时候也要忙碌,但总还是有工作这一层关系来保障一个平衡。然而,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旧朋友圈的远离,新朋友圈的难济,这曾让我一度很是不适应。

    我是个很重情的人,每一段路走下来,总不免有那么一小群肝胆相照的朋友,这是家庭之外很珍贵的一种情谊。来到澳洲,虽然百废待兴,但这种性情还是依然如旧,两年来趁着带孩子外出、上学这些有限的机会,总还是要趁机跟人热聊,朋友的缘分就在聊得来和聊不来的磨合中萌生。

    带孩子的自然是妈妈居多,其次就是祖父母,这个尤其以中国祖父母为多,本地的孩子,多数还是由父母自己照顾为多。聊天无不围绕孩子为主题,有一段时间,作为“新人”的我,为止境上幼儿园的事情四处打听。打听得多了,忽然发现,澳洲的家长们,无论移民还是本地人,对孩子上幼儿园的对待方式,原来是多种多样的。

    在我们国内,孩子到了三周岁,自然就会去上幼儿园,这是教育普及和日益引起重视的一个普遍表现。别说大城市,就是乡镇,孩子在适龄上幼儿园也是家常便饭。

    而在澳洲,情势却大大不同,其中各人的不同又是名目繁多,没法一概而论。

    首先,澳洲的幼儿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上,你可以上,也可以不上,可以一周上一天,也可以一周上五天,可以在这个幼儿园上两天,也可以同时在另一个幼儿园上几天,可以这个幼儿园上几周,也可以辞掉到另一个幼儿园上,选择是自由的;其次,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不限,最小的六个月就可以收,大的你自由选择,只要在政府规定的必须上小学的六周岁这个年龄之前,都可以随时上;再次,幼儿园的种类繁多,也可以自由选择。有公立的,这多有政府和机构资助,学费相对便宜些;有私立的,学费贵很多,质量不错;有家庭式的,即由通过政府认证的专业人员,在家接受一定数量的孩子来照顾,流程跟普通幼儿园相似,不同的是环境和照顾方式。还有一些叫做preschool,是为第二年即将上小学的孩子设的幼儿园,在年龄和名额上有些要求。

    关于幼儿园的学费,对普通家庭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从便宜的50多到贵的100多澳币均有,但大多数是80澳币左右一天。政府对幼儿园学费的补助,规定可谓详细,条件甚多。补贴数额取决于家庭收入和儿童数量、看管的类别和时间等等。一般家庭每周至少可以获得24小时的津贴,如果夫妻双方都每周至少工作或者学习或者正在找工作15个小时以上,那么每周就可以获得50个小时的津贴,同时还可以得到另一种补助,称之为childcare rebate,大概是从每天你付出的钱中再退回一定比例的数目。换言之,如果是全职妈妈,就最多只能享受到两天的补助。而如果妈妈是上班或者上学,则可以在时间和学费上得到双重的补助。

        A妈妈,来澳洲生活五年,一子一女,两个孩子相差两岁,大的是个男孩,七个月就入幼儿园。她自己则去当地的tafe上学,孩子则在tafe附属的幼儿园,学费相对较低,时间跟她上学的时间一致。她生养孩子,国内没有老人来照顾,坐月子都靠老公请假。她觉得带孩子太辛苦,宁愿送孩子去幼儿园由专业老师照顾。家庭收入并不太高的A,去读tafe,一来是给自己充电,同时也是为了让孩子有权进入tafe的公立幼儿园,学费较低,当时是48澳币一天,补贴下来自己出的部分就不多了。我正是在A妈妈这里得到了很多信息,后来,这就是止境去的第一所幼儿园。这个幼儿园不错,管理得当,老师优秀,照顾止境的老师也是责任心超好,我很满意。后来,A的小女儿,也是六个月就送进去了,兄妹两在同一个幼儿园。A带两孩子太累了,并且她觉得幼儿园的生活孩子都还适应,孩子虽然小,难免生病,但也从很小就得到了集体生活的锻炼。问她是否心疼这么小的孩子送去,她说:其实不少孩子都这么小就送去,并不算太稀奇,特别是很多双职工家庭。其次,还是要看孩子是否适应。事实上,她的两个孩子都还算好,所以也就将就下来了,心疼在所难免,但熬过来就好了,况且,孩子得到的照顾是不错的。如今孩子大了,体质也还强健,那些孩子生病和心理挣扎的岁月自然抛在了脑后。

        B妈妈,中国人,在澳洲已经十几年,生有一子。由于孩子对很多食物过敏,体质一直不算太好。B妈妈一直没有送孩子去幼儿园,自己带孩子到四岁半。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怕孩子在幼儿园误吃东西而过敏,引发哮喘等疾病。但是B一样带孩子到处参加各种孩子的活动,每天坚持外出。这样一直到孩子四岁半,已经对自己吃的东西的禁忌很懂了,B终于把孩子放心送到preschool,这是一种为上小学做准备性质的幼儿园,时间跟小学的设置一样,流程也差不多,如自带午餐,九点送到,下午三点接。这种preschool的位置较少,所以规定孩子能送去的天数也不会很多,少则两天,多则三到四天,很少满周的,而且费用方面政府补助不多,但也不贵,我所在的新洲是35澳币一天。

        C妈妈,家庭收入还算不错,有两个儿子。她本人并不上班,但却送两孩子都陆续上了五天的幼儿园。她精心挑选幼儿园,不惜孟母三迁,一直挑选到她认为对孩子很好的幼儿园,费用不菲,每天的费用都达到90澳币。C也承认,出这么多钱送孩子去,不是说钱多得有的烧,也会肉痛。但是,她坚持认为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她自己本人也不想老在家带孩子,想要有些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她不惜花“重金”让孩子去幼儿园,这样实现孩子和自己的双赢。

        D妈妈,来澳也是十几年,家中双方老人都已经移民过来。孩子也有两个,她自己本人不上班,孩子主要由老人看护。每次在公园,总是看见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着孩子来玩。孩子大的已经有三岁,小的才一岁多。但两个孩子都没有上幼儿园,通过老人的口,得知父母的观点是认为孩子很小,三岁前都不用去幼儿园,而且有人帮忙带,乐得所以。另外,他们的观点认为幼儿园实在太贵,不值得那么早就去花这个钱。他们认为,孩子小,在哪里玩都可以,而且,澳洲的幼儿园不像国内,会教很多“知识”性的东西,澳洲的幼儿园,也是以玩为主题,所以上与不上,从“学习”这个角度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问及他们何时去,他们至今也没有拿定主意。

        E妈妈,来澳才半年,一个儿子四岁。E非常积极的融入当地生活,来澳才几个月,她自己就很快报名入学学习,孩子也因此送入幼儿园。E送孩子去幼儿园时,老公还没找到工作,他们一家的生活全靠积蓄。她其实也嚷嚷着幼儿园很贵,但她也坦然接受,再苦也要送孩子去,因为孩子大了,过半年就上小学了,要尽快融入英语环境和当地人文。E非常清醒自己和孩子要做什么,所以,经济紧张些,但她做得也果断坚定。

        F妈妈,来澳七年,但老公在澳二十多年,且公婆也移民过来。虽然有老人在身边帮忙,但F在孩子两周岁的时候送老大去了幼儿园,老二则也在两周岁左右送去。老大去幼儿园后,生病颇多,基本上几个月都在咳嗽。虽然不算严重,但也总不能好断。父母商量后,决定暂停幼儿园,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再去;好了一段后,送去幼儿园又复发,再次暂停,就这样停停走走,老大的幼儿园生涯过了两年,当然,后来情况慢慢越来越好,孩子的身体随着年龄的长大强壮了许多,生病也逐渐减少。

        G妈妈,双职工家庭,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三孩子的年龄都相差很小,分别是五岁、三岁和一岁半。每个孩子都在一周岁左右入园,他们夫妻二人则上班,妈妈在每个孩子出生后暂停上班六七个月,幼儿园一有空位,就送孩子进去了,她则继续自己的工作。三孩子在同一个幼儿园,互相作伴。G说自己其实赚钱不多,每天赚钱有很大一部分都贴给孩子的幼儿园学费了,但她喜欢这样的安排。自己没有彻底丢掉工作,孩子也算尽力照顾好了。

 

    一写下来,发现真的是林林总总,不尽其然。细细想一想,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但不同的后面就蕴含了相同点,即:每个家庭对待孩子上幼儿园的选择,都是从自身情况出发的一个综合选择。

    心疼孩子小的,就自己带大点再送;条件好的,多送几天,选很好的幼儿园;条件差一些的,少送几天,或者选择实惠一些的幼儿园;认为幼儿园重要的,无论条件如何,都支撑着送去,直到孩子上小学;认为幼儿园不重要只是在玩的,就自己带着,甚至从来不送去幼儿园;孩子身体不适应的,就断断续续的送……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情况,也就会有支持自己选择的一套理论。如何选择,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只要对孩子好,只要真心为孩子考虑,怎么选择,就让各自的父母去好好思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