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博士后之家>>国外博士后>>相关政策>>正文内容

2012年度CSC研究生公派政策的解读:欧洲受到冲击但仍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粮仓

2012年02月28日
来源:网络
摘要:
    自2007年至2011年,CSC在“高水平高校建设项目”的框架下实施每年5000名额的大规模公派研究生出国项目。由于重点高校优先的原则,这些指标被重点配置给六十来所985及部分签约的211高校。鉴于CSC往年与海外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伙伴另行签署有近1000名额的双边合作协议,是所谓“双边协议专项” - CSC同时把所有非211高校出国学生纳入“公派研究生专项”的框架、以有别于指定5000配额的“高水平建设项目”。凡211以上高校申请,不论是走自由联系申请,或者申请这些协议项目,都属于“高水平项目”,而非211高校学生申请时,不论是申请这些协议项目或者个人自由联系全都归属到公派研究生出国专项。前面提到的CSC双边协议的“专项”在实际操作中,即消解在“高水平项目”以及“公派研究生专项”的两个大类之中。而实际在第一轮的五年计划之中,CSC每年所希望实现的公派博士生总指标达到6000人,其中按CSC的规划,攻博生与联培生应各占一半,即3000人,而实际上攻博生的人数总是有所亏欠,因此每年都会补一个第二轮。
    在项目的实际执行中,由于CSC硬性要求接收单位必须提供无条件的录取前提,这样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对博士生一般所要求的两个硬性条件就卡下了不少学生:1,免学费Tuition Fee (虽然CSC也有承诺,即对一流高校可以申请CSC的学费评审,但据了解评审时的竞争十分激烈,总指标绝不超过几十个,所以多数学生选择知难而退);2, 英语成绩必须达到外方研究生院的录取要求。毕竟能达到以上两个标准的学生,申请自费出国、甚至成功联系外方奖学金的机会也不会低于40%。
    正是由于这两点,成功地联系去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攻博生人数比例相对较低。这些成功者一部分是硬碰硬地尽力拼下CSC对国外伙伴签署的、针对10-20个优秀学生免海外学费的“协议专项”,一部分是由导师承诺从课题中补贴涵盖学费部分。而更多的人因为自认英语有所亏欠,不足于在美、加、英、澳等国竞争,则知难而退转而求诸于欧洲以及日本等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毕竟在这些发达国家,传统上对于博士生就没有收学费一说,而且英语原本是交流工具、除非申请纯外方的奖学金原本就无需硬性要求。因此德国、法国、荷兰等同也成了CSC攻博生的主攻方向,而且斩获不菲。
    CSC在自2012年起进入第二轮的大规模研究生公派项目。这一次,CSC的政策有了几条大的调整:1,对于攻博生不再采取学校限额的自由申报形式,相比过去的签约高校以校内完成指标、约束学生质量的要求,现在则显然加大了CSC评委的评审权力。从操作程序上而言,增加了攻博生在评审环节中的人为不确定因素(联陪生被按指标划给了211高校,因此无需再继续讨论,但本人相信现在过度强调规划的操作模式最后会影响3500联培指标计划的顺利完成)。今后几年的在公派攻博生中出现的不利和不确定因素包括:
    1,三个“一”的标准仍过于主观,在评委评审时仍难于掌控;毕竟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相互挑选是非常个人之间的事情,成绩能代表能力吗?名气能等同导师的辅导能力吗?
    2,中国很崇尚精英教育,即名气大的优秀学校的优秀导师,但实际上除英美之外,欧洲的特点是学术自由,更多地强调专业方向和学科的导师。学校名气和排名跟国内通常排序有较大差异,北美高校因为强调竞争从而更注重文章数量以致在排名上更有优势。
    3,CSC所制订的政策其实与下面单位所理解的要求仍然有相当的差异 - CSC对申请人要求提供无前提的接受邀请,包括对语言能力的认可,但相当部分的下属单位因自身的理解而会过度强调大学的录取通知(其实欧洲的教授权力较大,可以独立招生,欧洲科研所的条件更强过大学设施)甚至硬性地要求外语成绩达到雅思6.5和TOFEL 95,包括逼迫许多学生更加重视外语或者强化对英语国家的申请力度。
    4,中科院的联培生被排斥在公派计划之外,影响面是很大的,不知中科院的领导是否可能与教育部交涉?
    5,211高校攻博生的配额消失,必须会在一定程序上影响这些高校内部在选拔和管理学生时的兴趣。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各自为战,究竟是利多、弊多,有待进一步观察,但相信必定产生新的问题。

    以下是CSC正式公布的2011年度公派研究生的排名前十的国家,前一个数字是选派该国的总人数,后一数字是单独出来的攻博生人数。个人认为,这些大面上的数字已经在近几年经历过多轮的检验,相对稳定。虽然2012年是第二轮项目的第一年,一些影响主要是在申请人的心理层面,最后的结果应该与本表内容差异不会太大。下表的国别分布情况依然可以用作在申请国别时的一个参考和指导。
1,USA 2250/404
2,Germany 708/545
3,UK 547/353
4,Japan 502/419
5,France 397/309
6,Canada 392/51
7,Australia 381/214
8,Netherland 262/213
9,Sweden 114/82
10,Italy 74/48